花生播前注意事项

种植
阅读量: 4
4
种植

informat_1510889351462

我省是花生的主要产区,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但由于我省区域较广、生态条件各不相同、种植方式也各有差异,仅从播种时期和方式上就有春播、麦垄套种和夏直播之分,种植品种南部、北部更是区别分明,土壤条件也是千差万别,不但肥力有高中低之别,还有浅山丘陵的旱薄地和黄河故道的沙岗漏水漏肥地,想要在条件各异的田块上取得高产,花生播前的准备十分重要,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选用良种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是花生夺取高产的关键。在我省麦后直播花生种植区域(主要在豫南)和浅山丘陵区域,一般以选择珍珠豆型小果花生品种为宜,该类品种生育期短、结实集中、攻果快、商品性好、市场竞争力强,如远杂9102、远杂9307、豫花23号等。在我省春播和麦垄套种花生种植区域,宜选择普通型或中间型的大果品种,该类品种生育期较长、结实性强、产量高,如豫花15号、豫花9326、豫花9327、豫花9719、开农49、远杂9847等。

地膜覆盖

春播花生最好采用地膜覆盖起垄的种植方式。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有利于保墒和田间管理,改善花生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加快花生的生育进程,增强花生的抗旱能力,因此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为机械化生产提供便利条件。

地膜覆盖起垄种植的花生田必须做到精细整地、深耕细耙、地面平整,否则覆膜封闭不严和破损,会降低保温、保墒效果,进而影响增产潜力的发挥;同时在覆膜前还必须喷施除草剂,尤其提倡使用起垄、播种、喷除草剂、覆膜、盖土的一体化播种机械,以免杂草丛生,影响产量。

科学施肥

花生田的施肥原则是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条件的地方应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量。在没有测土配方施肥条件的地方,应采取以田定产、以产定肥的办法。根据花生不同产量水平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按“氮钾全量施,磷肥加倍施”的原则预估施肥量。在花生亩预计产量为400公斤荚果时,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6~8公斤,并在花针期亩施硫酸钙30公斤。

适期播种

春播花生 5日内5厘米平均地温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在18℃以上时出苗快而整齐。在我省,露地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地膜覆盖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根据我省春季的气候特点,建议一年一熟的春播花生(花生收获后不再种植其他作物)播种期适当推后5~10天,在5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以保证苗齐苗全。

麦垄套种花生 一般在麦收前10~15天播种。播种过早,小麦、花生共生期长,通风透光差,不利于花生生长,易形成高脚苗,影响产量;播种过晚,既会使小麦机械收获时对花生造成伤害,又达不到延长花生生育期的目的。一般在适宜播期内,小麦产量水平低的地块,可适当早播;小麦产量水平高的地块,可适当晚一点播种。

夏直播花生 在麦收后要及时播种,越早越好,一般不要晚于615日。在豫南多雨区,最好采用机械化起垄种植。

种子准备

剥壳前进行晒种,晒种可起到杀菌作用,减少病害的发生;有利于打破种子的休眠性,促进酶的活动,提高种子活力;可增强种皮的透水性和吸水性能,促进种子发芽。

播前做好发芽试验,确保使用发芽势强、发芽率高的种子,以利出苗快而整齐。

进行种子分级,有利于培育壮苗,避免大苗欺小苗。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也可用其他拌种剂或包衣剂处理,可有效防止烂根死苗。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有效维护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平衡,在保证个体发育充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既保证果多果重,又达到单位面积的最高产量。密度过大,植株之间竞争激烈,争水、争肥、争光,造成封垄早,互相遮光,分枝数和结果数减少,光合产物分配到地上部分的比例增多,往往引起徒长,影响产量;密度过小,虽然单株发育好,分枝数和结果数都较多,但总株数不足导致总果数下降,不利于增产。在我省,大果型花生春播密度为8000~10000/亩、麦垄套种为10000/亩、夏直播为10000~12000/亩;小果型花生一般为12000/亩,每穴播种两粒为宜。可掌握适当早播,高肥水地宜稀,晚播、旱薄地宜密的原则。

精细播种

播种深度 适宜的播种深度和适时覆土是花生全苗的必要条件。播种深度以5厘米为宜(指开沟深度,不是覆土深度)。具体情况还应根据土质、墒情灵活掌握,即土质黏、墒情好,可适当浅些,但不能浅于3厘米;沙性土、墒情差,可适当深些。

播种后镇压 播后还要注意覆土深浅一致,适时进行镇压,特别是干旱多风的地方更应镇压,以免播种层透风跑墒,造成种子落干缺苗。镇压的时间视土壤墒情而定,墒情差应立即镇压,墒情好、土壤水分多的地块,应等土表水散失后有一层干土时再镇压。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