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关键增产点

种植
阅读量: 2
2
种植

informat_1510892152804

花生是我省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几年虽然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产量却徘徊不前。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对提高花生产量的关键点作以分析,希望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补充微量元素

花生是需钙量大的作物,钙能促进花生根系和根瘤的发育,使荚果饱满,减少空壳率。目前,钙已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增加的主要元素。虽然花生对钼的需求量极少,但钼的作用极为重要,主要是促进花生根瘤菌固氮,改善花生对磷的吸收。花生缺钼时,根瘤发育不良,固氮能力减弱或不能固氮,因而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叶脉失绿,老叶变厚呈蜡质状。硼能促进花生花粉萌发,有利于受精,并能增强花生的抗旱性。此外还有锌、锰等微量元素,对花生生长都有重要作用。但在很多花生种植区,许多农民朋友只重视氮、磷、钾肥的施用,而忽视了钙、钼以及硼、锌等微肥的补充,导致花生产量徘徊不前。补充钙肥,春花生可在冬季耕地时每亩施入过磷酸钙40公斤;麦田套种的花生,可在麦播犁地时每亩施入过磷酸钙40公斤,也可每亩用石膏粉30公斤作基肥或在开花下针期作追肥。钙肥不能施用过多,否则会影响产量。硼、锌、钼等微肥可结合当地农资供应情况,在农技人员指导下酌量补充。

最好适时剥壳

许多农民朋友习惯在冬闲时为花生种子剥壳。其实,花生壳有保温、保护种子不受病菌污染等作用,过早剥壳,会使花生种子因为长时间接触空气而发生氧化,并容易接触病菌,导致活力下降,甚至影响出苗率,造成缺苗断垄。因此,在不影响播种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晚剥壳。

种子处理防病

近几年花生土传、种传病害如根腐病、茎腐病等日益严重,但是很多农民朋友不进行种子处理,或在种子处理时重视防虫而忽视防病。待到病害发生时再去防治,往往收效甚微。比较有效的方法:一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千分之三拌种;二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千分之五浸种,先用种子量约1/3的清水将药剂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种子浸泡24小时左右,注意期间要翻动数次;三是用咯菌腈(适乐时)包衣,每10公斤种子用2.5%适乐时10~20毫升,加适量清水包衣,晾干后播种。花生根腐病、茎腐病严重发生的地块,可在花生齐苗后至开花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施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防花生叶斑病

不论是春播花生还是夏播花生,从开花后到收获前这段时期,常常会发生一种病害——叶斑病。但是许多农民朋友常将叶斑病的症状当成是花生正常衰老的表现,不采取防治措施,结果导致花生叶片大面积脱落,严重影响产量。防治叶斑病,可在花生生长中后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轮换喷施,一般每10天左右喷一次。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