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虞城县杜集镇牛桥村菜农牛振峰反映,自己种植的5亩大棚番茄大面积出现失水状萎蔫,茎秆有褐色病变,干缩中空,髓部坏死,有的植株已萎蔫枯死。根据反映情况,结合带来的病株样品分析,笔者认为这是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危害的典型症状。这种病近年来在多地棚室番茄上都有较大面积发生,种植户应注意识别,及早防治。
该病主要危害番茄的茎秆和分枝,也可危害叶片和果实。开始发病时,植株上、中部叶片边缘产生失水状萎蔫,部分叶片边缘褪绿,茎部长出不定根,后出现褐色至黑褐色斑块,长度在5~10毫米。纵剖病茎,髓部有褐色至黑褐色病变,茎外围褐变处的髓部坏死,干缩中空,向上下延伸扩展,下部茎被感染时,植株出现萎蔫死亡,湿度大时,从病茎伤口、叶柄脱落处及不定根处溢出黄褐色菌脓。
防治办法:
一、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以上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销毁,压低菌源。
二、配方施肥,增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及一定数量的硼、钙、镁等微量元素肥料,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三、尽量避免阴雨天整枝打杈,减少病原菌通过伤口浸染机会。整枝打杈结束后,应立即喷施一遍杀菌剂,以防浸染。
四、药剂防治。可选择50%噻唑锌·中生可湿性粉剂75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