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番茄叶霉病要有的放矢

种植
阅读量: 0
0
种植

informat_1521534980290

当前,又到了叶霉病多发季节,很多菜农都是花大力气来防治,但效果并不好。原来很多菜农不了解叶霉病的发病特点,不知道其发病条件,因而防治起来也就不得要领。叶霉病在棚温20~25℃、相对湿度85%时发病快,早晚叶面有结露时发病重。了解了叶霉病的发病特点,在防治叶霉病时就可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要提早预防叶霉病。叶霉病一旦发生,用药防治难度较大。而且随着用药次数增加,其抗药性也会增强。在喷药时还会将病斑上的孢子打散,使其扩散到空气中,并随气流转移到别的叶片上进行再浸染。因此,要及早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叶霉病,以防止病原孢子侵入叶片。可喷施百菌清、甲托、阿米西达等药剂预防,每7~8天喷一次。

其次,防治叶霉病以喷施内吸性杀菌剂为主。由于叶霉病的病原菌前期在叶肉细胞间生长,后期才在表面产生孢子进行再浸染,所以要选择内吸性的杀菌剂。发病前期可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等内吸性较强的杀菌剂杀死叶内菌丝;发病严重时可喷施保功(咪酰胺)、乙嘧酚等。用两种不同成分的药剂混合喷施,效果良好,如世高+翠丽、万兴+戊唑醇等。

最后,喷施唑类杀菌剂时注意用量。很多唑类杀菌剂对防治番茄叶霉病都有不错的效果,如腈菌唑、氟菌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但是这类杀菌剂除苯醚甲环唑外,其他的对植物生长都有抑制作用,连续施用超过3次或随意加大药量很有可能出现叶片变小、变硬等情况。因此,在施用时要注意不能随意增加用药次数或药量,以免治不住病反而出现药害,得不偿失。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