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药的旅行

健康
阅读量: 1
1
健康

informat_1511233572738

疾病的治疗离不开药物,一片药吃进肚子后,从溶解吸收到代谢排出,需要多个器官协同作用。清楚地了解它的“旅行”过程和走过的关键点,有助我们更有效、更安全的用药。

肝脏:代谢解毒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几乎所有药物都会到肝脏处代谢解毒。其中,酶这种物质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一旦受到影响,肝脏就可能受伤。

  一些食物会抑制酶的活性,吃药时应尽量避开。例如,他汀的代谢与CYP450等酶有关,而柚子中含有的一些成分能对这些酶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其在体内大量蓄积,增大不良反应风险。另外,借助同一种酶代谢的药物,如果同服可能会让酶的“代谢过载”,通俗点说,就是让它们忙不过来,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比如常见的止咳药右美沙芬,在肝脏中与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共用同一种酶来代谢,两者最好不要一起吃。

胃肠:溶解吸收

  药物口服后要经过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最后排出体外。很多药对胃都有一定的刺激,比如,阿司匹林口服后在胃和小肠溶解、吸收,进入胃肠黏膜并入血。但同时,阿司匹林中的乙酰水杨酸对胃上皮细胞有一定刺激作用,长期滥用可能造成胃壁损伤,甚至出现急性胃出血、黏膜溃疡等问题。因此,像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这些对胃部刺激较大的药物,可选择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这样食物不仅中和了部分胃酸,而且可在胃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

  因此,对胃有一定刺激的药物常会被制成肠溶或缓控释剂型,它在片剂的“外衣”中加入了特殊材料,使其能在酸性环境中保持稳定,直到到达偏碱性的肠道中才能够溶解释放药物。

  一些药物滥用会让肠道变懒。例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抗过敏药,滥用会减缓肠蠕动,从而使得粪便在肠道中滞留,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变硬,引起或加重便秘。因此,患者服药时应当严格遵守用量和用法,服用这些药期间注意补充水分。

肾脏:负责排泄

  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后,会来到肾脏。它不仅负责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还要承担药物排泄的工作。肾脏可分为肾盂和肾实质两部分,肾实质又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肾皮质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所构成。药物经肾脏排泄的机制主要有两个:1.肾小球过滤,通俗来讲,肾小球其实是一个毛细血管团,血液流经肾小球,就像过筛子一样,小于筛子口径的一些药物代谢产物就会被滤出,形成尿液排到体外。2.肾小管分泌,对于青霉素、噻嗪类药物等来说,肾小管上面还存在着一些“搬运工”能将它们运到原尿里然后排出体外。

  当药物随血液快速流经肾脏时,会使肾小球、肾小管等肾组织暴露于药物中,从而创造了损伤肾脏的机会。各种药物损伤肾脏机理不同,一般来说,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会直接损伤肾脏。还有些药物会引起梗阻性肾损伤,比如磺胺类药会使尿液中出现结晶,堵塞输尿管。

  因此,大家一定要严遵医嘱合理用药,尽量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的联用。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