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片 沈仲贤,主任医师,新郑市卫生局原局长,张仲景国医馆名老中医。196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对治疗内科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等有丰富经验。坐诊时间及地点:每周一至周五,张仲景大药房腾飞店。
进入春季,感冒患者就呈现出增多之势,患者普遍反应,这次的感冒起病快、来势凶、缠绵难愈。近日,在张仲景大药房郑州腾飞店沈仲贤医生的诊室,记者遇到前往求诊的新郑患者赵小亮(应人物要求所取化名)。赵小亮说,自己从春节开始感冒至今,时轻时重,反反复复一直“除不了根儿”,还伴有咳嗽,去医院做检查,说是没什么毛病,可也一直治不好。无奈之下,只好大老远到郑州来找沈仲贤医生看。沈仲贤医生说,春节过后,前来就诊的感冒患者明显增多,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像赵小亮这样的长期不愈者,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治疗不当
沈仲贤医生说,一般来说,感冒分流行感冒(流感)、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三种。感冒种类不同,其治疗方法也大不相同,甚至相反,如果误诊误治就会导致感冒经久不愈,甚至使病情加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临床典型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它可通过飞沫传播引起传染,治疗上要采用抗病毒治疗。从坐诊情况来看,今春没有流感的传播流行。
风热感冒更多出现在春季,因为这个季节气温正在逐渐上升,并且也多风,两者相结合之后温热之邪很容易进入人体中,导致疾病的出现。风热感冒主要就是由于外界的邪气袭击了肺部,导致身体出现了胃表不和以及肺气失和的情况。因此,风热感冒在以前又被称作风瘟、春瘟。今年春节以来的这段时间,多发的就是风热感冒。风热感冒的典型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身体发热,但怕风怕冷情况不明显)。另外,患者还常表现出咽喉红肿疼痛、舌苔发黄、口干咽痒、鼻涕混浊、大便变干、小便发黄等症状,有的还伴有轻微咳嗽,咳痰则多为黄稠状。这些症状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上火表现。在治疗上,常以辛凉解表为主,多选用菊花、桑叶、黄芩、桔梗、连翘、薄荷等药物,代表方为桑菊饮。
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受凉,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其典型症状与风热感冒恰恰相反,表现为恶寒重(怕冷)、发热轻、无汗。另外还常有后脑疼、周身酸疼、鼻塞、流清涕等表现,有的患者还会有咳嗽症状,但咳痰较多,痰液清稀。患者多没有口干、口渴等症状。风寒感冒在治疗上也与风热感冒相反,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荆芥、防风、羌活、川芎、柴胡等药物,代表方为荆防败毒散。
虽说春季多发风热感冒,但其他两种感冒在春季也时有发生,如果在诊治时不加辨症,或者辨症不清,都会造成患者久病不愈,甚至病情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另外,有的患者不按规定服药,症状一轻就不再服药,而感冒实际上还未除根,也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治疗时一定要连续用药,一鼓作气,将其“斩草除根”。
体质太差
久病、年老、体弱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常在别人没感冒时就先病了。春季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本就是感冒易发的季节,对于体质差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一场感冒还没好彻底,一遇上气温骤变、加衣不及时或者是劳累、休息不好,病情反复、加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体质差的人感冒后症状也比体质好的人重,很难在短时间内自愈或治好,因此其持续时间也较长,且经常迁延难愈。
体质不错的人感冒,其症状一般比较明确,按照症状很容易辨别是哪一种感冒,对症治疗,甚至不需要治疗,多喝水、注意休息,7天左右身体即可恢复正常。但体质差的人,感冒后多表现出半表半里的症状,身体忽冷忽热、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心烦气闷。其病邪既不在表,也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因此无论单用解表的药还是温里的药,都不能奏效,在治疗上必须以和解表里为主,采用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代表方为小柴胡颗粒。
饮食不节
感冒期间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或补品,也是造成病情容易反复、加重的一个主要原因。沈仲贤医生解释说,一方面,感冒时机体发热,吃高热量、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会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体温升高,不利于早日康复。另一方面,感冒时人体处于虚弱状态,消化和吸收能力都比较差,此时吃高蛋白食物或者补品更会给机体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因此,感冒时饮食因尽量清淡些,多喝些汤汤水水,等感冒好了之后再进补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