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不切 急、慢症状要分清 ——主任医师高天旭谈胆囊炎(二)

健康
阅读量: 0
0
健康

informat_1511319114677

专家名片 高天旭,主任医师,教授,张仲景国医馆特聘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名医堂专家,方剂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中医方剂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人。重视足三阴疑难杂病的研治,擅长治疗胃肠疾病、慢性气管炎、风湿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坐诊时间和地点:周日上午,张仲景大药房郑州紫荆店国医馆。

胆囊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有储存、浓缩、分泌胆汁,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同时,胆囊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主任医师高天旭提醒大家,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患者一定要区别对待,不要“错切”胆囊。

什么样的胆囊症状需手术

急性胆囊炎95%为结石性,5%为非结石性,典型症状为突发右上腹绞痛、恶心、呕吐、发热、右肩背部疼痛。如果患者有结石性胆囊炎,年发作2次以上,曾经有过高热、绞痛症状或皮肤一度轻度黄染,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确诊,并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可选择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慢性胆囊炎为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所致,症状不典型,偶有胆绞痛史。如胆囊壁明显增厚、硬化、毛糙,并伴有结石者,应进行胆囊切除。无结石者、胆囊壁增厚不多、无明显萎缩、症状轻者可进行消炎、利胆治疗。

高天旭大夫介绍了一个口诀:“一五一石,逐渐长大。”“一”就是结石达到1厘米,“五”就是年龄达到50岁,“一”为单发息肉,“石”就是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如果有胆囊息肉且达到或接近以上标准,建议去医院做胆囊切除手术。

除此之外,胆囊癌也需要引起患者注意。因胆囊癌早期无症状,绝大多数发病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且以女性居多。统计发现,有胆囊结石者较无结石者胆囊癌发病率高出14倍,有3厘米结石者是有1厘米结石者的10倍。值得注意的是,胆囊癌发病率虽然低,但胆囊癌具有早期转移,手术后预后差,放、化疗不敏感,存活时间短的特点,必须高度重视。

如果患者有胆囊息肉短期内增大明显、超声或CT检查提示胆囊壁局灶增厚、右上腹不规律隐痛等,建议立刻切除胆囊,不要心存侥幸而拖延治疗。胆囊已无功能、胆囊萎缩、胆囊有癌变倾向的患者,也应切除胆囊。

切除胆囊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很多胆囊炎患者的胆囊功能多半已经丧失,胆囊的部分功能已被胆总管替代,身体已经适应,因此,大多数患者在切除胆囊后不会有不适症状出现。不过,少数患者会出现以下不适症状,脂肪泻,即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后出现腹泻症状或消化不良,规律饮食即可避免这一反应。右上腹不适、疼痛,但相关化验、影像检查正常,其原因不甚明确。胆管结石发病率升高,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切除胆囊的患者和未切除胆囊的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是2∶1。胆囊切除后的患者被列为结肠癌的高发人群,据研究表明,60岁以上胆囊切除患者较保胆者结肠癌发病率高出4倍,女性、右半结肠发病率较高。

什么情况可做保胆手术

保留胆囊的主要意义是维护正常人体平衡和生理功能,避免胆囊切除对身体的不利影响。现行的保胆手术多半是微创腹腔镜、胆道硬镜、软镜联合取石,手术优势明显,较以前开腹保胆手术、胆囊镜超声碎石取石术等更加安全可靠。

非结石性胆囊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只有症状严重有化脓、坏疽、穿孔可能时才必须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