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萌芽后 当防黑痘病

种植
阅读量: 0
0
种植

informat_1521530554921

目前葡萄已经陆续萌动新芽抽生花穗,此时黑痘病很容易危害幼嫩的新芽、叶片、叶柄、花穗、花蕾,并易传染给果实,影响开花结果,降低坐果率。所以,葡萄萌芽抽穗后要注意防治黑痘病,以保护新芽、新梢和花穗。

葡萄黑痘病咋识别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是葡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位,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叶受害后初期发生针头大褐色小点,之后发展成黄褐色直径1~4毫米的圆形病斑,中部变成灰色,最后病部组织干枯硬化,脱落成穿孔。幼叶受害后多扭曲,皱缩为畸形。果实在着色后不易受此病浸染。绿果感病初期产生褐色圆斑,圆斑中部灰白色,略凹陷,边缘红褐色或紫色似“鸟眼”状,多个小病斑联合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味酸、无食用价值。

葡萄黑痘病为何发生

  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空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关系密切,尤其与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持续期长短关系最大。长期多雨高湿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同时,多雨高湿有利于葡萄叶、果、梢等绿色幼嫩组织的生长,发病严重。天旱年份以及少雨地区,新梢抽出缓慢,感病组织少,病害减轻。

栽培

  容易引起果园湿度增大、幼嫩组织增多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害的严重发生。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速效氮肥过多、修剪不合理、幼嫩组织多,都会导致病害大发生。园内遗留大量的病残体,则为病菌越冬和翌年的发病创造了条件。

品种

  品种抗病性差异很大。感病严重的品种有:红地球、黑大粒、美人指、龙眼、无核白等;中度感病品种有:玫瑰香、新玫瑰、意大利等;轻微感病品种有:佳里酿、吉姆沙等;抗病品种有:黑奥林、巨峰、先锋等。

防治葡萄黑痘病要善抓时机

近年来,黑痘病成为葡萄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尤其随着温度升高和多雨天气的到来,该病更容易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控制,将对葡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防治葡萄黑痘病的关键是要善抓时机。

  第一个防治时机,华南地区应抓住4月中下旬;华北地区一般要抓住5月下旬;华东地区要抓住4月上中旬。黑痘病的发生时期因地区而异。在以上地区所处的不同时间段,葡萄正开始萌动展叶,温度已满足病菌活动的条件,病害开始出现,所以应抓住葡萄嫩绿组织刚形成期,提前喷药防治。

第二个防治时机,就是要抓住6、7月重点防治,因为6、7月开始进入汛期,温度上升又快,经常有降雨、湿度加大,温度又高,植株嫩绿组织容易生长,各地区在这个时间段都是葡萄发生黑痘病的高峰期。所以6、7月必须把黑痘病控制住,防止葡萄早期落叶、烂果。

葡萄黑痘病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山索、白香蕉、贵人香、水晶、金后等。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防止枝蔓徒长;合理调节架面枝蔓,使之分布均匀,使树体通风透光良好。

  由于黑痘病的初浸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因此秋季葡萄落叶后,清除园内落叶和病穗;冬季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集中烧毁。

化学防治

  在葡萄新芽刚刚萌动、新叶刚刚开展、新叶完全展开欲转绿老熟、花穗已经抽出长8~10厘米时,必须叶面喷洒1次1500~2000倍33.5%喹啉铜悬浮剂水溶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600倍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水溶液、2500~3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水溶液、3000~4000倍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水溶液、800~1000倍5%酰胺唑乳油水溶液、8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水溶液等进行防治。要求均匀喷湿所有的新芽、新梢和花穗,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补喷1次,以提高防效。由于葡萄黑痘病抗药性强,并且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药剂要交替使用,不要连续多次使用同一种药剂,以免降低防治效果。如果能在药液中加入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同喷,效果更佳。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