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上的“药王”父女

经济
阅读量: 1
1
经济

informat_1512464311177

 在山西省河津市黄河滩上有一对父女,把时间和精力倾注于1200亩的药材地,父亲搞管理,女儿搞销售,让成堆的药材走出河津,走向全国,成了远近闻名的“药王”父女。

  今年50岁的姚清泽是山西省万荣县里望乡上牛村人,20多年前到河津市定居。当时,河津市正在开发阳村乡连伯村一带的黄河滩盐碱地,思维敏锐的姚清泽发现了商机,承包了1200亩滩地。经过几年的摸索,姚清泽渐渐摸出了门道,他发现在滩地种植药材,不仅好管理,而且销售时间长。

  姚清泽管理药材,就像管孩子一样,尽心尽力。每一种药材在大范围种植前,他都先试种,观察植株的产量、抗病能力及生长情况。有一次试种玄参,经过两年的“照看”,姚清泽发现玄参仍旧不适宜当地的气温环境,抗病能力差,出现大量死苗,便忍痛割爱,清理了所有的玄参苗,转而发展丹参、生地、板蓝根、远志、柴胡、桔梗等。在他的科学管理下,所种药材的成活率高、品质好,受到市场的青睐。2012年,他成立了道地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当地农民入社,大力发展药材种植。

  姚清泽的大女儿姚继平毕业于山西省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学专业,曾在河津市人民医院担任助理医师。父亲成天在地里忙碌,库存的药材堆成了小山,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0年,她决定辞职,回家帮助父亲做生意,开始搞起了药材销售。现在“互联网+”模式发展得很快,她也经常利用微信群和QQ群发一些产品广告,如果有药商想考察药材质量,她就发快递寄样品过去。

  目前,在父女俩的精心管理下,一亩地可产生地3000公斤、丹参干品300公斤。姚清泽始终选择优良品种,按时按季进行轮换播种,水肥充足,保证药材质量。同时,他善于钻研。利用传统机器给药材打药速度慢,消耗时间长,为了提高效率,他自己研究设计出打药机器,一天可打药近500亩。2015年,他又在机械厂定做了丹参自动播种机,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对于帮自己务工的村民,姚清泽让大家觉得像到了自己家一样,累了歇,渴了喝,每天日结工资,从不拖欠和克扣。对于周边搞种植的同行,他也毫不保留地介绍经验,还建立了微信群,在线帮助周边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教给大家一些药材种植病虫害防治知识。

  父女俩始终坚信质量是信誉,一个主内,一个打外,赢得了一方“药王”的地位,带动着一方百姓发展。道地药材合作社每月销往山西振东集团和广东粤东药业的药材近300吨,且因为质量好,已被两家企业列为免检产品。下一步,他们将选址建厂,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新建大型仓库和烘干房,进行规划整理,使道地药材合作社更为专业化、自动化,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