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月份是“雹灾”的多发季节,对棉花生产的危害很大。但是,由于棉花自身的补偿能力很强,除了棉株形成“光杆”且表皮破裂严重的棉田应及时改种外(一般7月下旬以后的“光杆棉”都基本没有保留价值),对受灾较轻的棉田加强精细管理,也可减少损失、实现灾后丰产。
1、及时排水和中耕松土。降雹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降雨,造成田间积水,地面板结、耕层土壤温度下降、田间湿度太大,严重破坏了棉株根系的生长环境。因此,雹灾后应及时清沟排水,以降低土壤湿度。并要及时连续进行3~5次中耕松土。特别是盐碱地和包浆地更为重要,避免发生泛盐和淤泥板结而造成的“死棵”。蕾期的棉株根系再生能力强,宜勤中耕、深中耕(注:如果在花铃期遭受雹灾,因根系再生能力下降,以浅中耕为宜)。
2、及时化学调节和叶面喷肥。对于基本没有枝叶的棉田,可先选用920(限用一次)、烊烯腺嘌呤、细胞分裂素、芸苔素内脂、DA-6等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及时喷施,待长出枝叶后再加强叶面喷肥;对于受害较轻、枝叶保留较多的,可化学调节与叶面喷肥同时应用、交替使用。试验证明,“蓝色晶典”25克+“农喜十乐素”30毫升+1%浓度的尿素,可以一喷多效。
3、适时土壤追肥。在棉株有新芽萌发后,应及时少量、多次追施速效氮肥,以提高棉株的生理活性,尽快促使棉株根系正常生长(注意:追肥一定要在棉花重新生长后再进行,过早会造成根系窒息而发生“死棵”),亩用尿素30~40斤为宜。
4、及时整枝修棉。受害棉株恢复生长后,往往会出现“五股八杈”的现象,应及时进行修整,重塑株型。整枝要坚持“留大不留小、留强不留弱、留上不留下”的原则,针对棉株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①对于叶碎枝断但顶心没受损的棉株,要打除赘芽和杈子,充分利用顶心生长优势。②对于顶心虽受伤但留有破叶和少量果枝的棉株,可在上部发生新芽后,在主茎上选1~2壮芽代替主茎。③对于缺头光杆的棉株,可选留2~3个壮芽(注:如果在接近开花时受雹灾,由于生长季节有限,不能简单地确定留芽数量,要在大部分新芽开始现蕾后去掉无蕾小芽,选留大芽,适当推迟“打顶”的时间,以使其多现蕾多结桃)。同时,打顶时间要比正常棉花适当推迟,以争取上部多成铃。
5、加强病虫防治。受雹灾的棉株再生的枝叶幼嫩,易遭受棉蚜、棉铃虫、椿象等害虫的为害,应注意及时除治。同时也要注意加强预防病害。 一般使用“邯科140”5毫升+噻虫嗪5克,即可“一喷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