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回虎村村委会主任李健强总是笑容满面,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从地头采收的200多公斤大球盖菇,第一时间就被送往泸州城区的大超市,每公斤12元的批发价让他每天都要收入2000多元。“没想到栽培大球盖菇这么划得来,按目前的产量,我去年冬天试着栽培的5亩大球盖菇可实现纯收入6万元。”李健强在地头一边采收大球盖菇一边高兴地说。
李健强在回虎村试水栽培大球盖菇缘于镇上组织的一次外出学习。2016年7月,李健强随同镇上组织的赴重庆参观学习农业产业化发展时,在一家农场发现利用竹林中的闲地和竹锯末为主要辅料栽培大球盖菇这个致富项目后就兴奋不已。“我们回虎村是纳溪10万亩竹海的核心区域,如果也能栽培大球盖菇,村里的竹韵公司加工竹制品后留下的大量竹锯末废料就有了新用途,每年落下的厚厚一层竹叶也是现成的原料,村里又多了一个增收产业。”李健强告诉笔者。
于是,2016年10月,为了给村民趟出一条致富路,李健强率先投资6万元引进菌种、从村里的竹韵公司拉回竹锯末,并请来菌种公司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严格按照规程和要求,试着栽培了5亩地的大球盖菇。
令李健强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仅仅3个多月的精心管理,今年2月下旬,一朵朵厚实的大球盖菇就拱出泥土和铺撒在泥土上面的竹叶呈现在他的眼前。李健强栽培大球盖菇成功了,这也意味着回虎村发展林下经济有了新出路。
李健强介绍,利用楠竹林地栽培大球盖菇不仅生产成本较低,而且操作容易,除菌种外,都是就地取材,效益还不错。每亩地投入成本大约1.2万元,亩产量最低也在2000公斤以上,按目前市场批发价每公斤12元计,亩纯收入1.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尤其是大球盖菇一次栽培可以收获2~3次。”李健强说。
“用竹锯末栽培大球盖菇亩赚万元,确实是一个不错产业。”这段时间,村民看到李健强栽培大球盖菇犹如从地头捡回“金娃娃”后,都羡慕不已,已有22户村民要求加入到大球盖菇的栽培中来。面对村民的致富愿望,李健强一边在忙着采收大球盖菇,一边开始筹建专业合作社让村民“抱团”栽培大球盖菇。“接下来,我将请来专业人员对有意加入栽培大球盖菇队伍的村民进行培训,力争明年全村大球盖菇栽培面积达到200亩,将回虎村建成泸州最大的大球盖菇栽培基地,将林下地变成富民增收的‘聚宝盆’。”李健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