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多角度管好桃树

种植
阅读量: 1
1
种植

informat_1521505824556

进入5月,桃树新梢和早熟品种果实进入快速生长期,随着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各种病害、虫害开始发生发展。此期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除萌抹芽;中晚熟品种开始套袋;早熟品种追施果实膨大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抓住时机,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控;加强大棚桃采果后的管理等。

中晚熟桃要开始套袋

桃果实套袋是近几年推广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桃和油桃,特别是中晚熟品种实施套袋栽培,具有明显优点:一是可防虫、防病,减少喷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药污染(实践证明,套袋对炭疽病、细菌性穿孔病、疮痂病及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都有理想的防效);二是有助于保护果皮,晚熟桃生长期长,果面常被玷污或病虫等危害,油桃表面光洁美观、着色均匀,套袋后价格和效益可明显提高;三是可防止或减轻裂果,一些晚熟桃和油桃常有程度不同的裂果现象发生,套袋是防止其裂果的有效措施之一。

套袋的时间 套袋宜在5月上旬、疏果结束后进行。虽然套袋越早,果实外观越好,但套袋过早,常出现袋内落果,增加生产成本,最好选择在生理落果结束、疏果完毕后立即套袋。

果袋的种类 果袋的种类直接影响套袋的效果和商品果率。在生产上,常使用旧报纸制作果袋(将旧报纸制成底部大、口小的梯形),一张旧报纸可制作12个果袋。优质商品果袋应不破碎、不变形,透气、透光,且有防病虫、防日灼和降湿、降温等作用。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果袋有单层纸袋和双层纸袋两类,一般易着色的品种选用单层纸袋,较难着色的品种选用双层纸袋。桃果实套袋一般不使用塑料袋,因为其可导致桃着色深、病害重。

解袋时间 解袋时间要根据品种的成熟期和气候条件而定。易着色的品种和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可适当推迟(一般在果实成熟前5~10天)解袋;较难着色的晚熟品种和气候热湿、光照不良的地区可适当提前(采收前20天左右)解袋。解袋前,为防止桃果实因突然受光照增强而致日灼,套单层纸袋的,应先打开底部放风,或先撕成纵条,3~5个晴天后完全除去;套双层纸袋的,应分两次解袋,先解外层袋,3~5个晴天后解除内层袋。

配套措施 套袋前,要全面均匀地喷一次杀菌剂和杀虫剂如氯氰菊酯、甲基托布津等。套袋虽然能明显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内在品质却有所降低,主要表现在果实含糖量有所下降。为保持果实的原有风味,提高套袋果实的含糖量,就要增施有机肥,至少要达到“1公斤果1公斤有机肥”的施用量,同时合理施用化肥,最好施用专用的复合肥,做到养分全面合理。另外,在果实生长的中后期还应喷施一些能提高果实内在品质的肥料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喷施宝、氨基酸复合肥、磷酸二氢钾等。

桃树夏剪必不可少

桃树萌发力强,生长量大,且一年可多次抽生新梢,若任其生长,不进行夏剪,必然扰乱树形,造成树冠郁闭,不仅严重影响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而且将导致树势早衰。因此,在冬剪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夏剪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桃树夏剪的方法主要有抹芽、摘心、扭梢等,也可以采用在冬剪中常用的短截、疏枝等。

第一次夏剪 主要是抹芽,从4月中下旬开始抹除双芽,留单芽。抹除锯口、剪口附近或幼树主干上萌发出的无用芽以及回缩后未坐住果的长果枝等。

第二次修剪 在新梢迅速生长期(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这次是控制竞争枝、徒长枝、徒长性结果枝的生长,让其转化为结果枝,同时对树形进行合理调整,使各类果枝按一定比例分布,以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提高坐果率。主干延长枝:根据整形的要求,平衡骨干枝的生长势,强枝用延长枝上方位、角度合适的二次枝换头,剪去以上部分,对直立枝、竞争枝进行摘心,控制生长,保持主从关系,促进延长枝的生长。竞争枝:背上竞争枝过密、过旺的疏除,有空间的可进行短截,留2~3个副梢,以改变枝向,削弱生长势,无副梢的竞争枝剪留30厘米,促使副梢萌发,利用副梢结果或培养大型结果枝组。徒长性结果枝:若着生在主、侧枝背上,留20厘米左右进行摘心,以抑制生长,促进下部形成花芽。对有的副梢的可留2个新枝摘心,或留30~40厘米长摘心。

第三次修剪 在新梢缓慢生长期进行,任务是控制枝条生长,使营养生长缓慢转化为生殖生长(花芽形成后分化及果实生长)。对骨干枝延长枝按照整形原则进行处理,宜轻剪不宜重剪,对开张角度小的枝可选用拉枝、撑枝、重物压枝等方法处理。竞争枝过旺时,可留1~2个副梢再次摘心或短截,使基部芽充实,对未停止生长的长枝全部摘心或剪去1/4至1/3,同时疏去交叉枝、极弱枝,进一步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花芽形成和分化。

第四次修剪 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新梢停止生长时进行。此次是将枝条不成熟部分剪去,以利于充实枝芽,提高花芽质量,增强其越冬抗寒力。

在夏剪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掌握适度、适时的原则,以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透光通风条件,提高光合效率。夏剪不宜过重,否则会影响光合面积,削弱树势。

注意病害的防治

炭疽病 炭疽病在我国桃种植区均有危害,在幼果期多雨潮湿时,危害极为严重,会造成大量落果。

幼果发病后,果面呈暗褐色,缓慢萎缩硬化;果实膨大期发病,初期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随着果实膨大病斑也扩大并呈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明显下凹。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橘红色小粒点。5月,被害果实除了少数残留在枝梢外,绝大多数脱落,严重时落果数可占总果数的80%左右。果实快成熟时发病,果面还明显具有同心环状皱缩,出现不规则状的大病斑,最后腐烂掉,多数病果脱落。

防治桃树炭疽病,在生长期要及时剪除病梢,摘除病果,拾净落果并深埋;结合防治褐腐病等及时喷洒天达2116、10%世高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30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800倍液等保护叶片和果实。另外,每年发芽前应细致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彻底清除树上病梢、枯死枝、僵果,彻底清扫落叶和地面病残体,集中烧掉或深埋。

细菌性穿孔病 细菌性穿孔病在全国桃种植区均有危害,同时还危害杏、李、樱桃等多种果树,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影响树势和产量。高温多雨、多雾、排水不良、通风不畅、树势弱、偏施氮肥等条件都有利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低温多雨则有利于霉斑穿孔病的发生。

果实被害后,果面产生暗紫色、圆形、中央稍凹的病斑,边缘呈水渍状。在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黄白色黏物质;干燥时,病斑常产生裂纹。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要早预防,等发病再防治就为时已晚。增施有机肥,加强夏剪,增强通风透光性,注意排水,增强树势。5月下旬喷施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年冬季彻底清除枯枝、病叶、病果,并集中烧毁;萌芽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注意在建园时,不要与李、杏、樱桃等混栽,以免病害相互交叉传染。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