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片萎蔫,很多菜农习惯从根系上找原因。近日,博爱县的王师傅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棚内少数番茄的植株出现了叶片萎蔫现象,而且每株上只有四五片萎蔫,但拔出根系后,发现根系呈白色,生长旺盛,那他的番茄叶片究竟为何萎蔫呢?
诊断:原来是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所致
番茄叶片萎蔫后,在他人的建议下,王师傅细查根系,排除了毛细根坏死原因后,又剖开主根及茎基部,均未发现异常。最后,在笔者的建议下,王师傅从萎蔫叶片基部劈下,发现茎秆的木质部已经变褐,再仔细观察,萎蔫叶片基部有抹杈留下的伤口,也正是病菌入侵的地方,且附近茎秆表面有气生根生出,严重的地方髓部变褐坏死。由此可见,王师傅的番茄叶片萎蔫应是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所致。
大家都知道,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由皱纹假单胞菌引起,从伤口浸染后,沿维管束上下扩展,严重时髓部坏死。当前,王师傅的番茄属于浸染初期。
找到问题根源所在后,王师傅马上意识到,应是前段时间抹杈、去叶未喷施保护性药剂,后遇到连阴天所致。
当前,早春大棚番茄进入采摘后期,植株自身免疫力下降,菜农管理意识减弱,加上近期天气阴晴变化较大,致使很多病害进入高发期。
对此,笔者建议,蔬菜生长末期发生病害更应及时解决,以降低下茬病菌基数。
结论:从细节之处着手加强预防
首先,应从细节之处着手,加强预防,避免病害发生。打老叶时,不要用手直接掐掉,应用刀片蘸上杀菌剂割掉,切割时速度要尽量快,这样相对于用剪刀剪叶,伤口平整且不被挤压,可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打叶时,还要注意适当留一段叶柄,这样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发病时比较容易发现,能够及早防治。剩下的叶柄自然会逐渐枯黄脱落,不给病菌浸染留下机会。打叶在晴天上午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整个大棚打叶结束后,应立即喷施一遍药剂,防止病菌从伤口浸染。
其次,对于已经发病的植株,由于该病病菌是在植株髓部繁殖,如果选择的药物不合理,药液难以达到发病部位,防治效果当然就差。铜制剂对细菌有特效,但内吸性差,发病后难以直接到达发病部分,因此应选择内吸性强的中生菌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类以及叶枯唑、噻唑锌等药剂,通过喷施和灌根相结合进行防治。在实际生产中,也有菜农采取茎秆注射法来防治番茄细菌性髓坏死病,每株用注射器注射DT(琥胶肥酸铜)500倍液和链霉素1500倍液,将铜制剂的触杀效果和链霉素的内吸效果有机结合在一起,对防治细菌性病害效果较好。
对于发生过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棚室,在定植下茬番茄之前一定要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止病菌再次浸染植株。定植后,可以用噻菌铜或铜高尚等药剂喷洒一次植株茎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