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我国第17个“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耳朵是人体重要
的器官之一,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保护好孩子的耳朵呢?
像洗脸一样重视洗耳朵
耳朵的外层面直接接触外在环境,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受风沙、尘埃与污染空气的“洗礼”。
加上有些孩子经常吐奶、流泪,很可能黏在耳朵附近结成块儿,因此,家长要像重视洗脸一样重视
给孩子洗耳朵。
清洗方法:先将婴儿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轻轻揉搓孩子的耳后和耳廓,最后用拧
干的纱布擦拭干净。耳朵入口处,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条轻轻擦试,注意不要随便伸进耳道中去,
防止孩子头部突然乱动而导致耳道黏膜受伤。
孩子有耳垢怎么办
耳垢俗称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医学称为耵聍。一些家长将这
种分泌物与鼻涕、眼屎“一视同仁”地看成废物,必先除之而后安,其实这是不对的。这是因为耳
垢遇到空气干燥后变为薄片状,或黏稠的油脂状,在外耳道“值勤”,既可以阻挡灰尘与小飞虫的
入侵,又能缓冲噪声,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还可以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另外,宝宝的外耳道皮肤不同于成人,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
循环差。如果随意动用工具掏挖,如牙签、火柴棍、挖耳勺甚至发卡,容易引起损伤、感染,诱发
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耳垢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动作,以及借助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排出。当然,
如果分泌过多,并形成了黄褐色的油状物,或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
时,就需要处理了,但应该向医生求助,不可盲目行事,以免伤害到孩子。
异物进入耳道怎么办
孩子的耳道本来就非常狭窄,如果不小心有东西进去,后果十分严重。父母对此要保持高度的
警觉,一旦遇险,要懂得一些急救措施。
如果是食物,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一旦塞进耳朵容易刺破耳膜,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损伤
。此时,应让孩子将脑袋倾斜,促使异物依靠重力掉出来。如果不行,就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否
则时间久了,异物会在耳朵里膨胀,更难取出,还有可能引发外耳道炎。
如果有昆虫飞进或者爬进了孩子的耳朵,有三个处理办法:一是大人用手将孩子的耳轮向后上
方提起,将耳道拉直,头歪向进虫的一侧,使耳内的异物滑出。二是用手电筒往耳朵里照射,昆虫
多会朝着灯光飞来。三是往孩子的耳朵里滴几滴婴儿润肤油,让昆虫随着油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