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烂果病是枣在采前、采后及贮藏期间常发生的现象,是由众多的病害引起的。其中主要是枣轮纹烂果病、枣软腐病等。
症状
轮纹烂果病:主要发生在脆熟采收期,受害部位果肉变褐发软,有酒臭味,重者全果腐烂易脱落。病斑上有的具有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导致大量枣果脱落,损失严重。
枣软腐病:主要发生在枣采收前后和贮藏期,造成枣果霉烂。果实受害后,果肉发软、变褐,有霉酸味。病果上先长出白色丝状物,而后在白色丝状物上长出许多小黑点。
防治方法
轮纹烂果病一、加强管理,增强树势,从根本上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二、在幼果期和枣果膨大期,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12天喷1次,连喷2~3次。三、在烂果期之前,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四、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集中予以深埋,以便有效地减少该病再侵染的机会。
枣软腐病:一、果实采收时尽量防止损伤,减少病原菌侵入的机会。二、采收后的枣果要及时凉晒或烘干,以减少霉烂。三、贮藏前,对全库或装枣的容器用1%左右的福尔马林对库内外进行喷洒。四、剔除伤果、虫果和病果,置于干燥通风、低温处,防止潮湿。五、对入库的枣果,提前用硫黄对果品熏蒸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硫磺4~5克消毒,消毒后必须封闭24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