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要盲目追求新奇

经济
阅读量: 1
1
经济

informat_1511837524409

  赵陈云是山西省阳城县驾岭乡的一位大学生“村官”。他干劲十足,先后在3个村当“村官”,创业4次,屡败屡战,终于成功。

  第一次创业,赵陈云选择种红豆杉。他花了2000多元钱到河南购买树苗,在村里栽下一亩多红豆杉,但到冬天,树苗全部冻死了,创业失败。接着他又突发“奇想”,选定黄粉虫养殖。他把自己攒的3000元钱和借来的5000元钱都用上,拉回了250公斤种虫,在村里废弃的一所破房子里开始创业。然而一场大雨冲坏了出入村里的唯一道路,虫子吃的麦麸拉不进来,长成的虫子拉不出去,赵陈云只能眼睁睁看着黄粉虫死去,第二次创业又失败了。后来,他又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农村手艺比赛的报道,于是他把民间一种叫“圪链钻蛹”的小吃,写成文字材料给电视台寄去,不料他的设计获了奖,还得到2万元奖金。这个一时兴起想到的“新鲜”创业点子让他成了“创业名人”,但实际却并没有市场,创业再度失败。

  最后,赵陈云不再盲目追求“新奇”,而是从实际出发。阳城县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有农民栽培蘑菇,但最头疼的是卖不出好价钱。他花半个月到安徽学习技术,在村里承包了两个塑料大棚,开始了食用菌栽培。他联合10户农民成立了康鑫农业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到近20个塑料大棚,一年收入240多万元。

  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创业之初也和赵陈云一样,过于理想化,一拍脑袋就下决定,乐观盲目地求新求奇,没有深入分析研究乡情村情,忽视地方区位潜能的挖掘,仅凭自己的兴趣和希望,这势必会导致创业的失败。

  求新求奇并没有错,创业本身需要创新,发现新商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但是大学生“村官”在进行创业项目选择时应该认真结合本村本乡的特色,深度挖掘文化风俗、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空白点,在立足本地资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再求新求奇。另外,各地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对利于本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创业也会加强引导和支持,立足本地实际,让创业项目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相吻合,和农民致富相结合,才能让创业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市场支持,创业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