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过酥梨:减药提质 减产增效

经济
阅读量: 1
1
经济

informat_1532658171819

  山西省运城市有种梨很有名,叫王过酥梨,上世纪八十年代,王过酥梨不仅在国内小有名气,还出口到了香港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近年来,为了提升梨的品质,恢复运城梨往日的口感,运城地区的梨农走过弯路之后,重新开始重视疏梨的老办法,让梨的产量控制在3000到3500公斤左右。运城市盐湖区还推广间伐技术来减产提质,也就是砍掉一些梨树,增加通风和透光。同时减少化肥,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恢复土壤有机质。运城地区的梨树种植户同步开始减少除草剂的使用,让草自然生长、自然死亡,把有机质还到田里。

  一方面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减产提质等方式,恢复酥梨的品质,另一方面,引进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实现果园改型。不过,水果的出口,不光看品质,同时在农药残留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有很多非常严格的要求。

  “我们想出了用炮仗炸虫的方法,不用打农药,炮的气味就可以把虫直接就熏下来了,效果特别好。”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泓芝驿镇酥梨合作社理事长郭殿旗说,这种灭虫炮仗既可以放在地上,也可以架在树枝上。对于灭虫,泓芝驿镇孙余村的李晓飞则尝试了另一种办法,那就是以虫治虫,用赤眼蜂的卵来遏制梨树的虫卵。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果业发展中心农技专家杨军成说:“每年灭虫打药七到八次,如果采用这种技术可以不用打药,就能保证丰收。和打药相比,成本很低,一亩地只有十块钱。”随着防虫新技术的应用和种植方法的改进,运城酥梨的出口明显加速,出口到了16个国家和地区。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