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方法
一、选种育苗
1、选种:辩别种子真假,白术新种子偏红有绒毛,表面光泽,断面清晰,中间芽胚有一粉色状线。
2、育苗浸种,种子先在25~30℃温水中浸一昼夜。育苗春秋均可,头年育苗,次年移栽。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以地温12℃以上播种为宜。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横向开沟条播,行距15~20厘米,播幅7~10厘米,沟深3~5厘米,沟底要平整。将选好处理过的种子再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溶液中浸泡3~5分钟,预防铁叶病。将凉干的种子与沙子拌匀撒入沟内,用脚踩稍实,复盖草木灰,以不见种子为度,再撤一层过磷酸钙或饼肥,掩上薄土,可盖一层于草保温保湿,以利种子出苗,出苗后逐次揭除。每亩用种量5~8公斤,高苗1亩可移栽大田7亩。若点播,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穴深3~5厘米,每穴种子3粒,7天左右可出苗。
3、苗期管理:苗出齐后中耕除草,做到田间无杂草,土壤不板结。苗高7厘米时按株距3~5厘米定苗。幼苗怕渍水又怕干旱,排灌要及时。2~3片真叶时第1次追肥;7月上旬地下根茎膨大期第2次追肥,每亩用粪水500~800公斤,生长后期尽早摘去花蕾,以促进根茎生长。
二、贮苗方法:为了安全过冬,须将幼苗挖起贮藏。播种当年10月上中旬~11月上旬,选晴天土干时挖起幼苗,抖掉泥土,剔除病弱苗和破损苗,将其摊放在通风处阴干,待外皮发白再贮藏,以免发生霉烂。
1、缸罐贮藏:少量幼苗可贮藏在缸罐中过冬。在容器中间插放一把稻草,以透气散热,底部和四壁先铺一层青松叶,再装白术苗,上面盖青松叶或干苔藓;青松叶枯黄后,及时更换,以保持足够的水分。
2、砂藏法:量多时可用此法。在阴凉通风的室内,先用砖头或石块砌成方围,再在泥土地上铺3~4厘米厚的细砂,将幼苗分层叠放,即一层幼苗,一层砂,每隔0.6~1米插1个草把,当堆至35厘米高时,复盖7厘米厚的砂或泥土封顶,上放杉树刺,以防鼠害。冬季气温较低时,再加盖一层稻草。砂土须于湿适中,每隔15~30天翻堆检查一次,及时扯去病苗。
3、就地越冬:秋播的白术苗可上复盖干草或溥膜,就地越冬。次年春季随挖随栽。
三、大田栽培技术
1、选好种苗:应选取顶端芽头饱满,根系发达,表皮细嫩,顶端细长,尾部圆大的根茎作种,按大小分类,分开种植,可使幼苗整齐,便于管理,提高产量。
2、栽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与耕作制度而确定移栽期。从12月下旬开始至次年4月上旬。以早栽为好,早下种的先发根,后长芽,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耐寒、抗旱性强,产量高。而种得太晚的,因气温升高,先长芽,后长根,根系发育不良,产量较低。
3、栽种方法:有穴栽和条栽。种植密度视土壤肥力与肥料条件而定。适当密植可提高产量。每亩基本苗为8000~15000株,用苗40~60公斤,按行距23~26厘米,株距13~16厘米穴植,穴深7厘米。先施人粪尿,待干后将幼苗放穴中,使芽头向上,须根舒展,再盖土埋住,顶芽距土表3.5厘米。埋得太浅易受冻害,则芽多,术形不好;反之,埋土过深,发芽慢,出土困难,术形细长,质量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