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药物给经期“添乱”

健康
阅读量: 1
1
健康

informat_1516697218348

  月经是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是否成熟的外在表现,通常女性神经内分泌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包括甲状腺、肾上腺的功能异常,紧张、忧虑、过度劳累等。其实,一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引起月经不调。

  解热镇痛药 长期使用止痛药布洛芬可导致月经紊乱,而且一旦出现这种月经异常,就不容易恢复正常。因此,女性最好不要长期自行服用止痛药,如果出现疼痛,最好查明病因并及时接受治疗。

  胃动力药 部分女性因消化功能不好而服用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后会造成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升高,引起月经稀少、溢乳、闭经等反应。一般来说,停药后月经即可恢复正常。如需经常服用,应定期检测血清泌乳素值,大于每升100微克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后续治疗方案。

  抗真菌药、抗过敏药和激素 酮康唑用于治疗阴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疾病,服用后可使月经提前,使经血量明显增多。抗过敏药阿司咪唑(商品名“息斯敏”)服用后可导致月经提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长期大量应用会引起向心性肥胖、月经失调等,这两类药物引起的月经紊乱在停药后可自行消退,因此如果按医嘱服药,一般不必过于紧张。

  此外,利尿药如呋塞米、心血管系统药如利血平、神经系统用药地西泮(俗称安定)长期服用都可能引起月经不调。药物导致的月经不调,无特殊说明时,一般在停药之后会自然恢复。如果不能停药或减量使用,则应以治病为主,因为疾病本身也会引起月经变化。另外切记,服用药物需由医生指导,不能盲目服用。

(李 辉)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