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之后,国内棉花价格便踏上了漫漫寻底之路,从最高的190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一直下跌到15000元/吨附近。10月26日,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棉花主力1901合约继续低开,盘中跌破15000元/吨,创出14980元/吨的近10个月的新低点。
据卓创资讯分析师孙立武介绍,近期国内棉花走势比较沉闷,现货、期货价格双跌。目前,全国棉花收获正在紧张进行中,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10月19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为59.8%,全国累计交售籽棉折皮棉243.1万吨,同比减少58.0万吨。但棉花却迎来了低价。
孙立武认为,日前手摘棉“双28”级毛重报价已降至16000-16100元/吨,“双29”毛重报价为16200-16300元/吨,而北疆成本更低,奎屯、昌吉、石河子等地机采棉监管库提货价也较前几日下调200元/吨左右,3128/3129级毛重报价15500-15800元/吨,低品质、低品级机采棉成交价跌破15000元/吨。
据卓创资讯调研监测,2018-2019年度全国棉花产量较去年稳中略有上调,主因新疆种植面积增幅大,且天气良好利于单产提高,9月份全疆棉花产量在520万吨上下,全国棉花产量可达596万吨。虽然近期新疆局部出现降雪天气,但降雪对棉花主产区影响有限。
根据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的年度供需报告称,2018-2019年度我国棉花产量为580万吨,棉花减产幅度较小。但同期国际棉花产量也继续增长。进入10月以后,在国储棉继续拍卖的同时新棉大量上市,价格呈下降趋势,市场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加重,从而造成棉花价格继续下跌,从后市来看,棉花价格依然难有大涨。
孙立武分析,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随着新棉集中上市,巨量旧仓单压制郑棉走势,棉花销售压力大,短期市场依然供大于求,棉价难有大幅上涨。国储库结构和数量问题突出,国内远期缺口仍存,预计四季度棉价或呈筑底震荡走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