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地制宜,选择良种
东丰县近年来无霜期约130天,适宜种植的大豆优良品种有:丰交7607、吉育47、吉育71等。丰交7607:东丰县农业总站选育,1992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1992003。适应性广,抗性好,丰产性高,在东丰县多年种植;吉育47: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选育,1999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1999004。圆叶白花,株高90厘米,主茎发生,植株繁茂,出苗到成熟120天左右,一般公顷产量3000~3500公斤;吉育71: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选育,2003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03015。圆叶白花,株高90厘米,秆强壮,耐密、抗逆性强、高产、稳产。荚皮褐色,种皮黄色,出苗到成熟126天左右。一般公顷产量3500~3800公斤。
2.精细整地,科学施肥
2.1秋灭茬、秋起垄前作收获后,进行灭茬起垄。垄作有利于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大豆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
2.2顶浆打垄在4月上旬,当土壤化冻10~15厘米时,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块,采用将底肥施入垄底三犁成垄,同时视墒情及时进行镇压。
2.3“三垄栽培”耕作法这一技术是以“垄底、垄体、垄沟”深松为基础,分层施肥,垄上双条精量点播为主体的系列化高产栽培体系。调查表明:深松地块比对照田多贮水41.3毫米,氮肥利用率提高21.9%,磷肥利用率提高8%~11%,5~6月份平均提高地温0.5℃~1.2℃,总孔隙度提高。这种耕作法打破了犁底层,使地块全面深松,提高了根系对全耕层的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同普通耕作方法相比大豆可增产20%~30%。
2.4大豆小垄双行超高产栽培技术大豆小垄双行超高产栽培技术是吉林省2010年农业主推技术,该项技术是在60~70厘米垄上种植两小行大豆,小行间距10~12厘米,播种密度一般20~25株/平方米的种植方式及配套的栽培技术。此项技术可使大豆植株在垄上均匀分布,确保对水分、肥料吸收比较平衡,田间通风透光环境良好,创造一个高产的大豆田间群体结构。
2.5科学施肥大豆是对营养需求较多的作物。试验证明,每收获1000公斤大豆籽实,将从土壤中吸收N53公斤、P2O510公斤、K2O13公斤。而且大豆开花始期对氮、磷、钾吸收量只占总吸收量的1/3~1/4;大豆茎叶中的氮、磷转移率低;大豆荚中所含氮、磷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成熟过程中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生产中,在增施农家肥的基础上,每公顷大豆施用磷酸二铵100~150公斤、硫酸钾50~65公斤,或大豆专用复合肥作底肥和部分作补肥施用,最好垄侧深施,防止烧种、烧苗。
3.适时清种,合理轮作
3.1适时播种当5厘米深耕层,日平均温度达到10℃~12℃时为适宜播种期。东丰县适宜播种期为4月28日~5月8日。
3.2实行清种玉米与大豆间种,玉米透光性好,植株发育快,根系侵入大豆根际,大豆出现边行劣势,造成大豆棵高、秆细、花少、荚稀甚至徒长倒伏。调查玉米大豆间作:大豆行数愈少,减产愈多,2行大豆减产40%~50%;4行减产20%~30%;6行减产20%左右。因此要实行大豆清种。
3.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原则:同一品种因耕地肥力不同,适宜的密度不同。必须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繁茂性强、分枝多、秆弱的品种适当稀植;繁茂性差、分枝少、秆强的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一般具有植株高大、生长繁茂、分枝较多的特点,因此宜稀植;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植株繁茂性差,故应密植。东丰县大豆合理株数为一般肥力条件下每公顷保苗18~22万株。适宜等距点播,单株管理。播种深度(镇压后)一般以3厘米左右为宜。
3.4种子处理为确保苗全、苗齐、苗壮,播种前要认真搞好种子处理。晒种:播前将种子晒2~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种衣剂拌种:选用大豆专用种衣剂。种子包衣播种后,可防御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
3.5合理轮作大豆高产田多出现在连年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地块。前作施入的有机肥有相当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对后作大豆有着很好的增产效果。消耗土壤养分单一,大豆所需营养失调;土壤中的毒性和酸度增加,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根瘤菌活动能力减弱。一般重茬大豆减产20%~40%,迎茬大豆减产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