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植和中耕
造林当年,应对死苗穴进行补植,确保栀园定植株数。1~3年的幼林,每年除草松土抚育2次。第一次4~6月,第二次8~9月,结合施肥进行。松土时,注意近蔸浅,远蔸深。冠内深10~12厘米,冠外深15厘米以上。也可在栀园初果前套种花生、豆类等矮秆农作物,既能增加栀园短期收入,又可达到抚育幼树的目的。栀园进入结果期后,每年进行1~2次松土除草。
二、肥料管理
1.幼树肥管 每年冬或次年2月前,每亩施复合化肥20~25公斤。也可每亩施腐熟农家厩肥或腐熟堆肥1000~1500公斤。在春、夏季每株施复合肥10~15克,为幼树多发新枝,促进幼树形成合理树体结构提供营养条件。
2. 结果树肥管 每年3月底至4月采取穴施,每株施尿素或碳酸铵15克,或每亩施充分腐熟人畜粪水1200公斤,促进发枝和孕蕾。5~6月,栀子开花期,用0.15%硼砂加0.2%磷酸二氢钾喷叶面。选阴天或傍晚进行,以利栀树充分吸收,提高植株开花和结果率。6~10月为栀果膨大发育期,7~9月为栀子枝条抽生旺盛期,应在6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每株施用0.25公斤氮、磷、钾复合化肥各一次,促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采果后,每亩施腐熟农家基肥2000公斤,加入硼磷肥(钙镁磷肥加0.5%硼砂)每亩100公斤,促进恢复树势,增强越冬抗寒能力。
三、水分管理
在幼树生长期,若夏伏天遇长期干旱,园土又十分干燥,至少要浇灌水2~3次,确保幼树对水分的生理需求。结果树在花前、花后、果实发育期,除结合施肥外,在伏旱严重时,要注意灌足1~2次水,以确保栀果优质高产。
四、整形与修剪
1.幼树整形 幼树整形应在10~11月(秋冬造林)或者次年2~3月(春季造林)造林成活后,在幼树离地20~25厘米处剪截定主干。至夏梢抽发,每株选3~4个粗壮肥大枝作主枝,注意尽量使其分布均匀。第二年,夏梢抽发,每个主枝上再培养3~4个副主枝,形成枝条分布均匀,逐步将树冠培育成圆头状。造林定植2年内,为促进幼树生长和培养树冠,对主干、主枝应抹芽除蘖,剪除下部萌蘖和摘除花芽。第3年可适当留果。栀子在秋季仍有开花,但后期花不能形成成熟果实,在9~10月应摘除花蕾。为方便采收,栀树高控制在1.5~1.6米。
2.结果树修剪 对结果树应以疏为主,宜在冬季或次年春季发芽前20天进行。修剪时,先抹去根颈部和主干、主枝以上的萌芽,后疏去冠内枯枝、病虫、交叉、重叠、密生、下垂、衰老与徒长等枝,使冠内枝条分布均匀,内疏外密,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提高结果率。
五、病虫害防治
栀子生长期若管理得当,病虫发生极少。如发现病虫时,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应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且在采果前30天不施农药。现介绍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 褐纹斑病 为害叶和果。发病严重植株,叶片失绿、变黄或褐色,导致叶片脱落,引起早期落果,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方法:一是加强修剪,烧毁病株、病叶,防止病害蔓延与传播;二是5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病前,用1:1:100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 栀子卷叶螟 幼虫为春害夏、秋梢。如遇虫口密度高峰期,为害后使翌年花芽萌发减少,产量显著下降。虫害发生时,用5.7%甲维盐1000-1500倍液喷雾,或用3%阿维菌素500倍液喷雾。
3.栀子尖虫蛾 幼虫为害根皮造成腐烂,严重时全株死亡。虫害发生时,可用50%辛硫磷乳剂每100毫升药液兑水100斤灌穴,每穴灌1斤。
4.咖啡透翅蛾 幼虫食叶片、花蕾。防治方法:一是冬季垦复栀园1次,使蛹暴露表土,被天敌所食或人工捕杀。二是用1.8%阿维菌素500~8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0倍液或2.5%敌杀死喷雾或5.7%甲维盐1000-1500倍液喷雾。
5.介壳虫、蚜虫 该虫为害枝梢、叶片及主干。虫害发生时,可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8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