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分大小两个栽培类型,主要是果实大小不同,一般大果栀子的果比小果栀子的果大1/3~2/3左右,大果栀子果大肉厚、产量高,栽培时应选大果为好。栀子的品种较多,目前江西栽培的品种主要有赣湘1号、赣湘2号、湘栀子18号、秀峰1号和早红98号五个品种。
栀子苗木的培育,生产上一般以播种育苗为主,也可采取扦插育苗。
(一)播种育苗
1. 种子采集及处理 选择处于结果盛期的主栽品种,在树冠宽阔丰满,呈圆头形、枝条多呈簇状、且结果多,果体大的母树上采种。10月上旬,栀果陆续成熟,先将母树上的小果、病虫果摘除,待栀果充分成熟时,采集果大、肉质厚,橙黄色或深红的鲜果作种子。采集后的处理方法有:一是将鲜果连壳晒至半干留作种。播前剥开果皮,取出种子,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揉搓后去掉漂浮在水面的杂物及瘪粒,将沉底饱满种子捞出滤干水,以备进行种子消毒、催芽和播种;二是鲜果采回后及时剥开果皮把种子取出,清除杂物,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时后揉搓,除去漂浮水面的杂物和瘪籽,将沉于水底饱满的种子捞出,晾干后干藏,以备播种。
2. 圃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水肥条件较好,排灌方便的地块作圃地。一般新圃地采取三犁三耙,老圃地二犁二耙,深翻土壤20~30厘米,在最后一次犁前将腐熟厩肥每亩500~100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均匀撒在圃地,进行犁、耙,使肥料均匀分布土层中。最后做成高20~25厘米,宽1.0~1.2米的苗床,开好排水沟。
播种前7天,可用2%的硫酸亚铁,或0.5%的福尔马林,或3%的生石灰水溶液进行土壤消毒,预防圃地病虫害的发生。
3. 播种时间和方法 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春播育苗最佳,当年生苗木可出圃。也可在9~11月初的秋季前后播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方法为:将精选种子放入浓度0.5%~1%的硫酸铜液中浸3~4小时,也可将种子放入0.5%的高锰酸钾液中浸种2小时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2次,滤干水,再将种子放入30℃~35℃温水中24小时后,取出种子滤干水即可播种。播种方法有二种:
(1)撒播在细致整好地的苗床上将苗床土压平,用经过细筛的黄心土均匀撒在苗床表层,厚1.5~2.0厘米,每亩用量1500千克,然后将经过消毒和催芽的种子用细土灰拌均撒播黄心土上,每亩播种量2~3公斤,再盖一层薄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最后用稻草薄薄的、均匀地覆盖苗床。晴天要及时对圃地浇水或灌水,保持苗床湿润。约经30~40天即可出苗。待苗木出齐后,选择阴天或傍晚揭去盖物。
(2)条播在细致整好的畦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深3~5厘米,用细土灰拌种均匀撒入沟内。播种量2~3公斤。播种后,覆盖过筛的黄心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宜,再盖上一层薄稻草,其余工作与撒播相同。
4. 苗期管理
(1)水分管理 抓三个关键期:一是种子萌芽期或出苗期。这个时期的苗床土应是不旱、不涝,保持湿润。二是苗木生长初期(5~6月)。进入梅雨季节后,要及时疏通排水沟,防止苗床积水。三是苗木速生期(7~9月)。当天气久晴不雨时,要及时浇水或灌水,确保苗木速生的需要。
(2)肥料管理圃地施肥应结合松土除草和间苗进行。苗木生长初期(5~6月),生长缓慢,对养分需量不大,可每隔10~15天施1次3%腐熟人粪尿。7~9月,苗木生长快,要及时追肥,一般追氮肥2~3次。前期,每隔15~20天施5%的腐熟的人粪尿或0.2%~0.3%复合肥或尿素。8月后,每亩施用复合化肥5~8公斤。9月下旬苗木进入生长后期,停止追施氮肥,补充追施磷、钾肥二次。一般每隔10~15天喷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一次,促进苗木粗生长和木质化,增强苗木抗寒和越冬能力。
(3)除草间苗管理在出苗2~3天后要拔草一次,之后每隔10~15天在苗床行间松土除草,苗间小草用手拔除,并结合间苗一次。以后根据生长和密度情况,可分2~3次进行间苗,使苗木均匀分布,每亩产苗量控制在3万株左右。至春节前后,栀苗可出圃造林。
(二)扦插育苗
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和秋季10月至11月上旬均可进行扦插育苗。但以春季扦插育苗为好,当年即可出圃。扦插前应对圃地进行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插条应选优质高产、无病虫、生长健壮、结果盛期的母树,采集1~2年生、粗0.6~1.0厘米枝条,去除梢部未木质化部分,截成15~20厘米长,上端平、下端斜的小段,保留2~3个节位的叶片,按30~50支捆成把。为促进插条生根,用GGR6号(俗称ABT6号)溶液(每克GGR6号加水2公斤)浸泡插条基部10秒钟后,取出插条。扦插时,先按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用小木棒打引孔,将插条斜插入孔内,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2或1/3,用土压紧,让插条与土壤密接。晴天扦插,随后要浇、灌透水,以后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后约经60~70天发芽生根。只要及时除草,加强苗田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一般当年可出圃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