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苏两省三市交界处的日照市,有一个地处黄海之滨的历史小镇——碑廓镇。这个小镇因东汉尚书马武的御赐碑阁而得名;因革命圣地而荣光,山东军区军事工作会议在此召开;因圣公山而闻名,“昔仲尼,师项橐”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如今,这个小镇又有了“田园碑廓”“圣公故里”“石化重镇”“木业之都”诸多美名。
产业发展从无到有
碑廓镇农用地多,可规划工业用地少。面对这一困境,碑廓镇积极对辖区内的僵尸企业进行调度,逐个破解。同时,碑廓镇积极成立镇级木材小区,制定统一的管理和环保生产标准,企业分期分批入园。
同时,碑廓镇借积极借鉴外地做法,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开展招商。针对国内外名牌企业、科技木材产品企业、岚山港口优势和木材市场优势,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加大对贸易客商招引力度,增加木材资源进口能力。对上,他们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对下,动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木材产业发展。在“双动力”的齐力助推下,设立了省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和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国家级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这也成为碑廓镇木材产业发展的两块金字招牌。有了金招牌的“关照”,木材货场一次性堆存能力达到45万方,年加工木材能力达到450万方,吸纳5000多人就业,让村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平坦。
发展特色小镇“生产美”的气质
随着近年来“特色小镇”理念的提出,碑廓镇按照“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方针,聚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美丽乡村、林水会战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感觉审美不够“洋气”,就聘请专业人士对东山片区编制了总体规划,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突出“山、水、茶、田”四大主题元素,依据各村特点,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格局,在此基础上,串点成线,以点带面形成规划的全域化。同时,加大绿化力度,提高村庄森林覆盖率,片区内村村创建了区级绿化示范村。如今,群众们重新找回了“我家门前有条小清河”的美好记忆,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特色小镇建设带来的成果。
用旅游带飞小镇产业
有了好的环境底色,碑廓镇决定用旅游为特色小镇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修建了田园碑廓、圣公故里,把这里打造成木业之都、红色之乡。
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碑廓同时还发展其他产业,开工建设卫岗乳业二期,打造集旅游观光、循环农业、有机蔬菜、青储饲料多种体验高效循环示范农业;投资1.3亿元,建设大台岭茶叶示范园,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茶叶品牌;打造碑廓新故里项目,修缮军事会议旧址、罗荣桓旧居,建设穿越式旅游目的地,打造创客、电商、特色小吃一条街;建设沿河文化公园、花海、毛竹林、亲水景点,恢复田家寨香塔寺;提升绣针河观光驿站,小镇气质在全面发展中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