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因为很多打工者外出打工或者落户城镇,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空置农房。如何盘活农村大量闲置住宅,激活“沉睡”资本,推动农村房屋开发利用,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道现实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共享农房”应运而生。 |
|
什么是“共享农房”?“共享农房”的出现改变了什么? 所谓“共享农房”简单点来说就是一种短期租房行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大部分农村住房只具有“从一而终”的属性,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农村“空心化”加剧,从而出现了不少农房闲置的事实,空心村不断涌现。另一点就是现在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在经过大城市的洗礼后却希望体验、重温农村恬淡的生活,由于这两种需求在现实和政策的双重制约下得不到满足,从而“共享农房”应运而生,打开了这个“死结”。 发展“共享农房”具备哪些条件? 1、从某权威数据中可知,我国的建设用地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而宅基地面积占据了70%,如今进城务工的农民达到了2.8亿,在农村闲置的农房面积目前已有3000多万亩。与其让大量农房和宅基地闲置,还不如充分利用起来,在今年两会上,“共享农房”也成为了高频词汇。 |
|||
2、随着城市消费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城市对乡村农房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如今乡村旅游人数已达13.6亿人次/年,收入高达4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乡村旅游人数将达到30亿人次,形成万亿元级市场。这么多人来乡村旅游,住在哪儿是个问题。 3、过去宅基地管理比较严格,城里人不能进村购房,以至于宅基地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而农民如果将宅基地私自转让给外村人或城里人,这又和国家的政策相背驰,确权的时候不被认可,为此也引发了很多的纠纷问题。 宅基地的沉睡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乡村振兴的步伐。而随着“共享农房”概念的提出,很多农民利用着家里的宅基地,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
|||
“共享”案例 湖南农民彭正祥在2016年的时候,将自家的房屋和猪舍进行重新装修,打造成宜居的客房。随后他将房屋的经营权托管给企业发展民宿,在2个月的时间里,就获得了2万多元。 西安高陵区发布的相关文件中,鼓励农民将宅基地的使用权出租出去,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补贴政策,利用闲置农房进行创业,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认证的,政府会补贴20万、15万、10万元的津贴。 共享农房的施行程序是什么? 农民将自家闲置的住宅和圈舍等资料整合好,随后将其交管给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双方签订相应的《委托书》。随后由农业委员会进行调查并审核,之后还需要经过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发布需求信息,吸引城里人或外乡人前来交易。在完成交易之后,所获取的金额以分成的形式交给合作社、农民。 如今很多地方已经开启了宅基地的“三权分置”,这就意味着宅基地的经营权被交易,使用权还归农民所有,一旦签订的合同到期,农民可以将民房收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