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倒伏总结几点供大家借鉴。引起重视,改变自己的种植习惯。
一、密度过大,通风不好。
插秧密度过大,株距过小,没有控制分蘖株数,惜苗心态严重,整田密度大,株数多,通风不好,引起大面积倒伏。
二、插秧过浅,这样的水稻根系伸展不好,根系不发达,抓地牢固性差。
三、不晒田,氮肥过量
由于今年特殊气候,氮肥施用过量,大家舍不得晒田,使得根系不发达,新根数量少扎根浅,水稻节间过长,水稻表面长势旺盛,但杆壁过薄茎秆组织不紧密,水稻过高抗倒伏力低。
四、水层管理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如果稻田中总保持水层,土壤通透性不好,根系不发达,易中毒,根力弱,长期有水,水稻生长过高,秆软,水稻抗倒伏能力下降,如有外力侵袭易倒伏。
五、病虫害侵袭,如纹枯病形成倒伏。
六、品种及科学管理
尽可能选择抗倒伏品种,但品种特性也只占倒伏的20%,80%在我们的日常管理,所以在明年生产中我们一定要科学管理,做到以下几点来增强抗倒能力:
减小种植密度,保持田埂无草,增强通风能力。
适时晒田,适量施用氮肥。
科学管水,干湿结合。
水稻倒伏后处理办法
1
马上排水
必须想办法排尽田间积水,以免天气转晴后气温过高水稻出芽、倒伏减少产量,影响品质。
2
轻倒地块不用处理
由于水稻自身稻株的自动调节作用,会使叶片和穗轴自动翘起。处理不当,反倒加重损失。
3
重倒伏地块
通过人工捆扎小把,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来减少损失。如果全部基部茎杆已经折损的稻田,不要处理,因为再扶起来,二次伤害出现,甚至完全折断,引起大量减产。切忌,严禁大把捆扎,不要扎的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