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首次出现年度内产不足需!今年价格将大涨?权威分析来了~

新闻
阅读量: 2
2
新闻

4月23日,由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联合艾格农业、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光大期货在安徽蚌埠共同发布了2019年《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玉米首次出现年度内的产不足需。

《报告》指出,2018年继续降低玉米补贴,引导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与此同时引导玉米深加工产能增加,使得需求快速增长。并在2018年度首次出现当年玉米产不足需的情况,去库存效果明显。自2018年开始新建的玉米深加工项目陆续投产。我国玉米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供求状态,预计后期玉米深加工产能过剩问题将再度显现。2018年临储玉米累计成交1亿吨,比去年增加4200余万吨,临储玉米库存已降至1亿吨以下,成为影响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产量略有减少,种植收益低于上年;玉米进口量增加,消费量同比增长8%至2.62亿吨;玉米价格震荡上涨,全年均价高于去年约10%。

《报告》预测2019年受政策、市场和天气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预计玉米面积保持稳定,进口量将有明显增长,消费总量变化不大,库存继续下降,但供求格局仍相对宽松,玉米市场价格将整体高于上年。

《报告》同时发布了我国淀粉行业分析,2018年淀粉产量突破3,000万吨,同比增幅10%,再创历史新高。2018年玉米淀粉产量持续增加到2,815万吨,同比增幅8.5%,但玉米淀粉需求增速放缓,增幅4.6%,达到2,668万吨,原料成本上涨带动玉米淀粉价格持续上涨。《报告》预测2019年中国玉米淀粉产量增速将放缓,产能过剩加重,行业重组及产业升级加快

1556239646393019674

市场缺口创纪录,玉米价格没大涨!“实情”是……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4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显示,2019年供需缺口仍将高达2000多万吨。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当然玉米现货市场价格却不升反降,这是为何?

对此,不少专家学者的建议和观点如下:

玉米涨价过大,企业采购意愿或降低

“我国玉米存在结构性品种的差异。我们国家的玉米种植和供给是在一些品种上具有优势的,产量大,但是缺口就主要在品种的差异上,有些品种是稀缺的。既然有巨大的缺口为什么价格还是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有替代品,如果价格一高,我们可以够买其他的替代品来代替它,此外,玉米是没有保护价了,人们的预期也不会高,所以就不会大肆的调整结构来保证价格。”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高鸣分析称。

进口玉米增加,玉米涨价承压

玉米市场供应正在逐渐恢复正常,企业港口近日到车量逐渐增加,价格不可能大幅下落。市场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在4-7月份将会有一批低价乌克兰进口玉米到港,因此,在需求低迷的背景下,市场压力依旧明显。

上述报告也指出,我国玉米进口量会明显增大。2018年的进口量是352万吨,预测2019年的进口量可能在360万吨左右。

2019,玉米面积略减,市场价格小涨

“中国的玉米库存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去库存的进展明显加快,使得玉米由供给相对宽松,变成供给相对比较紧张。”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许世卫介绍,根据我们分析,可能在2020年的时候,玉米的面积才有所恢复。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近日发布了《 2019年4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这份4月报告指出,2018/19年度的玉米需求量将达到2.8亿吨,但因进口市场不会彻底放开,因此整个年度玉米供需缺口依旧高达2450万吨,

并由此将本年度玉米产区批发均价调高50元每吨,至每吨1750—1850元区间。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