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适应性强,分布广,石柱县以黄水区与沙子区的黄连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
一、土壤
1、中山紫色森林土。为厚层紫色页岩夹薄层紫色沙岩的泥质中山紫色森林土,又名”紫红坭,中性至微碱性,碳酸反应较强。磷钾含量丰富。这种土壤生产的黄连,色泽好、干燥率高。
2、中层黄沙土。为厚层黄色长石、粗沙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又称黄泡坭,沙质,无碳酸盐反应,肥力中等, pH 值5.0 ,有机质3.2% ,铵态氮5 mg/kg ,硝态氮15 mg/kg ,速效磷9.4mg/kg ,速效氮20 mg/kg ,速效钾75 mg/kg。
3、老冲积黄壤。上层为棕色土,复盖着雅安砾石层与灰白的粘土层,耕作混合后,质地粘重,肥力中等, pH 值5.5 ,有机质1. 6% ,硝态氨10 mg/kg,铵态氮5 mg/kg ,缺磷钾,无碳酸盐反应。宜耕性较好。
4、中山冷沙黄泥。又称冷沙土,是冷湿条件下形成的粉质壤土。pH 值5.0 ,有机质0.96% ,无碳酸盐反应,速效氮20 mg/kg ,铵态氮16 mg/kg ,硝态氮10 mg/kg ,速效磷3.1mg/kg ,速效钾100 mg/kg ,有”天晴一把砂,落雨一包糟”的特性,有前劲而无后劲。第1 、2 年长的黄连生长快,第3 年生长减慢。根茎干燥率低。
5、生草腐殖质黄壤。又名2 荒地。有机质11.4% ,铵态氮230 mg/kg ,速效钾250 mg/kg ,速效磷4 mg/kg ,全氮0.43% ,全磷0.032% 。栽黄连易成活,干燥率高。
6、夹马泥。是将表层黑色腐殖质烟熏而成,含2/3 的腐殖质和1 /3的火灰,土壤熟化程度高,有机质7.5% ,具团粒结构,有效钾336 mg/kg ,有效磷1. 68 mg/kg ,是种植黄连较好的人工土壤。
二、光照
黄连为半阴性植物。在6~9 月,露地栽连不能成活。10~5 月,露地6000 Lx 下虽能存活,但生长不良,在21200 Lx/3㎡下,存苗数仅为全荫蔽的1/5 ,过度荫蔽时,分枝少,产量低。黄连的光照强度,随苗龄的增加而增强,幼苗棚内光照强度为1500-4000 Lx 时,荫蔽度约为85% 。味连的光饱和点为露地光照的20% 左右。
三、温度
新根生长温度为14~21.2℃ ,并随土温升高而加快。从移栽至发根的日期,随气温的升高而缩短。在5. 5~14.7℃下,栽老叶23 d 发根, 8.6~14.5℃ 下,栽蹲苗,需12 d 发根, 21.2~14.1℃ 下秋栽,只需6 d 发根。新叶在8℃ 以上发生,气温下降至-7.5℃ 时,新叶被冻坏。在2.4-8.5℃下抽葶开花,花前积雪,花期气温较高(10~13.4℃) 时,散粉率亦高,种子饱
满,产量高。当气温下降至-12.2℃ 时,花草被冻坏。
四、水分
苗期要求较高的土壤水分,为沟边的黄连苗黄绿而旺盛,坡地苗枯黄瘦小,以38% 的土壤水分最适宜。土壤过湿,生长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