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019年“大棚房”被拆了到底有没有补偿?快看……

新闻
阅读量: 3
3
新闻

现在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好,环境和空气也比城市好太多,这就导致了很多城里人开始向往起农村生活来,而部分农村人为了私利,就会在种蔬菜、水果等的大棚下盖房子供城里人购买,要知道这种“大棚房”现象是违法的。

这种乱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于今年的8到12月在全国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那么哪些是属于违建的大棚房?国家要怎么整治呢?整治后有赔偿吗?下面小编将详细的为大家解析“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一、“大棚房”整治行动将如何开展?

近几年来借建农业大棚之名,违建“私家庄园”等非农设施的人越来越多,这严重的阻碍农村发展。国家为了加强耕地保护及遏制农地非农化现象,实施了农村“大棚房”整治行动。其整治目的是严惩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以下是具体的整治行动措施。

(一)全面排查“大棚房”等问题。

在全国开展排查清理工作,全面收集整理土地承包、流转等相关档案信息。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住房等非农设施建立问题台账,为清理整治“大棚房”提供依据。


(二)坚决清理整治整改。

根据排查结果,对违法违规问题竟依法依规整治整改。坚决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违规建造设施,坚决退房还地,恢复生产。


(三)严格执法惩治惩处。

依法对违法违规建设“大棚房”等问题的责任主体及自然资源部门从严查处。凡是涉嫌犯罪的,都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逐一排查“大棚房”是否享受财政补助情况,并对涉嫌骗取涉农资金补助者,要求追回补助。


(四)严肃执纪问责。

在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建设“大棚房”等农地非农化问题中,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严肃追责问责,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五)尽快恢复耕地生产功能。

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的“大棚房”等非农设施,清理整治后,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六)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大棚房”整治行动后要求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特殊管制措施,并建立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有奖举报制度。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促使农村经济发展。

二、哪些属于会被立即拆除的违规“大棚房”?

1.违规改建农业大棚看护房;

2.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建设住宅;

3.占用耕地违法违规建设非农设施,如别墅、休闲度假设施等。

“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进展顺利

1556498849648048493

记者日前从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获悉,“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各地经过多轮深入反复排查,摸清了“大棚房”问题底数,截至3月17日,全国共排查发现“大棚房”问题16.8万个左右,涉及占用耕地13万亩。目前整改工作在各地已全面铺开,率先拆除与农业无关的农业大棚改建“私家庄园”、别墅等违法违规建筑。截至3月17日,排查发现的“大棚房”问题已经完成整改八成。


“大棚房”问题是指一些地方的工商企业和个人借建农业大棚之名,占用耕地建设“私家庄园”、别墅、休闲度假设施、商品住宅等非农设施的违法违规行为。其本质是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改变农业生产功能,触碰“农地姓农”这条底线,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从去年9月份开始,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专项行动协调推进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按照“严守红线、突出重点、分类处置、集中打击”的要求,督促指导各地对“大棚房”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在清理整治过程中,省级政府对本地区专项行动负总责,区(市、县)政府承担实施专项行动的主体责任。

为推动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部署深入开展排查清理,把彻底摸清“大棚房”问题底数作为专项行动的重要任务,推动指导各地开展拉网式、台账式、背书式排查清理,开展了多轮深入查、反复查,为整治整改打好基础。针对调研督导和各地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细致研究,及时明确政策问答口径,制定下发整改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科学有效准确地落实整改工作。分两次派出28个部门联合督导组,先后派出50多个工作小分队和明察暗访组,督促指导各地落实清理整治各项措施。通过座谈约谈、通报情况等形式,压实属地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逐级传导工作压力。


据悉,现在距专项行动结束还有最后半个月,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各地工作进展还不平衡,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必须坚定信心,加大力度,善始善终,坚决打赢“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这场硬仗。加快推进整改进度,指导各地把握政策界限和整改要求,依法依规分类处置,督促各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挂牌督办、整改一处、销号一处,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持续推进边整改边排查,把排查清理贯穿专项行动全过程,对新发现的问题纳入台账管理,及时整改,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功能,指导基层和涉事主体按照耕地质量标准,采取综合措施,尽快恢复被占用耕地农业生产功能。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