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株棉多结一个铃

种植
阅读量: 1
1
种植

informat_1534820251195

7月12日,笔者来到临西县太平庄村中国农技协棉委会会员组长李宗成的棉花新品系试验示范田。

  经对国欣2018年棉花新品系试验地随机取3个点进行调查测算,平均行距60.5厘米、株距21.3厘米,亩5173株。单株果枝7~13台,平均11台,单株平均已成铃2.9个,最多的8个,最少的1个,单株平均有花2.9朵、有蕾10.5个,单株铃、花、蕾合计16.3个,亩84303个,单株平均蕾花脱落0.9个。

  李宗成的试验示范田让人欣喜:棉花长势较强,茎秆较粗壮,下部叶完好,无缺素症状。密度较高,且棉田通风透光较好。生长期一直未浇水,耕层有一定贮墒,在6月13日降大雨前棉株未受旱。前期有的棉垄内杂草较多,除草困难,由于喷施了选择性除草剂,马齿苋、龙葵等阔叶草已被控制住。蕾、花、铃生殖器官保存较好,脱落很少,营养消耗少。病虫害已基本被控制住,当前无紧急严重虫情。

  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下部结铃较快,截留了来自根部吸收的大量养分,主茎顶尖已经团缩,不会再有新果枝生出,顶部两个果枝只有一个花蕾,其下1~2个果枝只有两个花蕾,增加新蕾潜力很小,保现有花蕾任务艰巨。

  棉田管理建议:

技术层面。力争减少现有蕾花脱落,使其多成铃,除严防盲蝽、棉铃虫、蓟马等害虫外,尤其注意顶部速效氮的供应,不能中断。在诊断上,盯住上部花蕾的3片苞叶,使其保持深绿色,一旦颜色变浅,就有脱落危险,一旦颜色变黄,必脱无疑。在措施上,用2%的尿素液只喷上部叶片,喷湿直到滴液,每隔三四天喷一次。这次诊断结果,上部顶尖团缩,不是缺磷、钾、锌、硼等,也不是缺水,主要是缺氮。因为棉株从开花结铃开始,从根部吸收的为数不多的氮素,主要保证幼铃需要,“顶端优势”就逐渐沦为“顶端劣势”了。

经济层面。李宗成今年植棉236亩,作业都靠雇工进行,要时刻绷紧降投入这根弦。可投可不投的坚决不投入,没理论和实践依据的不投入,留出必要的资金用于雇工拾花。今年“雇工难”已现苗头,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力争多些收益。

通过中后期棉田管理,实现每株棉多结1个铃的目标,1亩地5千株就多收25公斤籽棉。如果这个目标未能实现,就让铃长大些,每个铃多成3粒棉籽,也能多收25公斤籽棉。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