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让新疆稻乡香飘更远

种植
阅读量: 1
1
种植

informat_1535331425389

仲夏时节,天刚蒙蒙亮,家住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县坎乡库勒特克其村的农户曾寿茂便扎进自家的200亩稻田开始除草,与他并肩作战的还有新雇的20多名除草工。

这个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水稻主产区,正搭乘供给侧改革的快车,致力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让稻香更浓、飘得更远。

工人们在我家至少要除半个月的草,一个人一天工钱150元。曾寿茂说,这要在过去,几袋除草剂就解决了,但这钱我出得心甘情愿。几年前,在政府的引导下,曾寿茂和不少农户一道种起了有机水稻,虽然成本略高,但秋收喜人,稻谷收购价翻了两番,加工成大米后价格是过去的5倍多。曾寿茂说。

有机水稻的种植,让大家看到了品质提升带来的溢价空间,从有机肥到生物防虫,从选用优质稻种到人工除草,农户们积极参与其中,不少人还依托有机水稻,衍生出鸭稻共作”“蟹稻共作,办起农家乐。

察县稻谷提质增效的同时,开始寻求强有力的品牌引领。察县农业局党组书记苑军介绍,新疆去年首次实施三品一标补助政策,农业部门随即对本地19家大米企业推行准入和统一标识,符合标准的企业在大米包装袋上使用察布查尔大米地理标志商标,贴标后的大米开始抱团走向市场。

而在过去,察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各自为政,优质的稻谷因品牌不响,只能走低端市场。生意人朱恒江介绍,如今,他经营的新疆布哈米业有限公司,不仅在江苏盐城对口支援察县工作组的帮助下,赴东部沿海地区展销,还推出米茶等多种系列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的中高端市场。

各企业合力形成品牌优势,推动农业发展在质量上提升。而要让质量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实力,安全保障也必不可少。朱恒江说,2017年,县政府引入了第三方监管机构,对所有贴标大米的种植、收割、生产过程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管,并不定期对稻田内的有机水稻抽样检测,对各企业生产的大米进行批量检测,建立了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

强调品质不单是为了维护一个品牌的生命,严把质量关最终是为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苑军说。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