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北长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66岁的巩建明从9月初就开始忙碌,因为家里的300棵油橄榄树马上就要收获了。这种原产于地中海沿线的果子,正在成为甘肃省陇南市群众的“脱贫致富果”。
“山现在成了宝山,可原来不是。”巩建明站在家门口,往下指向河谷,海拔较低的山坡上全都栽种上了油橄榄树,更高处种上了花椒和中药材。就是这些帮助巩建明摆脱了贫困,其中油橄榄为他家带来的收入最多。一棵油橄榄树每年的果子产量可以达到40公斤,一棵树就能带来240元以上的收入。他家共有300棵树,每年的收入有七八万元。
巩建明一家从2002年开始响应当地政府的倡议种植油橄榄树。“伺候这些‘外国树’可不容易。”巩建明从种下油橄榄树苗开始,他每年都要请来专家教他精心修剪和维护,第六年开始效益才逐年增加。到了采摘季节,这些油橄榄果从摘下到送至几十公里外的工厂,必须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橄榄油的品质,才能卖出好价钱。
现在,在白龙江上游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树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43万亩。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马鹏飞说,现在当地有4.5万农户、21万人参与到油橄榄树种植中,每户群众每年增收超过3000元,成为大山沟里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
“过去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现在,我们的橄榄油走向了海外。”陇南最大的橄榄油加工企业负责人刘玉红告诉笔者,今年夏季,他们生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获得了“纽约国际橄榄油大赛”的金奖,这也是国际油橄榄行业的比拼中首次有了中国的产品。“对我们来说,这也意味着销路更广,可以让种植的农户获得更好的收入。”
“种树多了,生态也变好了。”巩建明看着自家的油橄榄树,葱葱郁郁,果压枝头,心中充满丰收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