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辆满载土豆的四轮车驶入粉条加工厂,随后,一个个土豆经过加工,摇身变成了一根根白白的、细细的粉条……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张鲜村粉条加工厂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着,经过清洗、搅拌、桄粉、过凉、挂起等程序,一捆捆粉条制作而成。
在23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已经清洗3遍的土豆经过传送带磨盘打浆,入缸,反复沉淀搅拌,吊包成粉坨,掰碎加温制成熟芡与生淀粉混合,放入漏粉勺,出粉后煮熟……”粉匠王梁民介绍起粉条的生产工艺来,头头是道。“现在粉条大多数都是这种弯弯曲曲的,等明年再上些设备,增加工序,都弄得板板正正的再出售。”张鲜村村委会主任魏慎合说。
去年11月,魏慎合带着村民夏青友、孔庆梅去河北考察马铃薯种植技术,“这种马铃薯粉性高,细嫩,开锅即熟,第二天吃也不回生。俺们几人一合计,‘种’。”魏慎合道出了种植土豆的初衷。回来后,他带领6户农民成立了红叶农机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了土豆播种机、扣膜机、旋耕机、割秧机等机械设备。9月初,占地600平方米的二层生产车间开始建设。“今年产土豆40万公斤,出售25万公斤大个土豆,每公斤售价1.7元;15万公斤小个土豆加工成粉条,全部选用山泉水,无任何添加剂,现在每公斤市场价格为10元,明年准备新上几台设备,把厂房院内都打成水泥地面,再扩大种植面积,让咱村民都富起来。”魏慎合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