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受高温热害影响,多地玉米出现了短苞叶、空秆、畸形穗、花粒等结实不良情况。今年夏季总体呈现“前旱后涝中高温”的气候特点,尤其是进入7月份以来遇到比去年持续时间更长的高温干旱,当前这种气候特点对各阶段大田玉米有何影响?今天笔者和大家说一说今年的玉米高温热害。
玉米高温热害:
进入7月下旬后,夏玉米一般正处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时期,对光、肥、水、热、气等因素非常敏感。在这个时期,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份条件将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相反如遇到连续的高温干旱等灾害性气候条件,将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热害指标,以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为准,轻度热害为29℃,减产11.9%;中度热害33℃,减产52.9%;严重热害36℃,将造成绝产。最高气温38℃~39℃造成高温热害,其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恢复越困难。当玉米处在日平均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以上持续5天,无有效降雨持续8天以上时,高温热害就必然发生。
高温热害对玉米雌雄穗的影响:
高温会对雄穗和雌穗都造成伤害。在孕穗阶段与散粉中,当气温持续高于35℃时不利于花粉形成,开花散粉受阻,表现在雄穗分枝变小、数量减少、小花退化、花药瘦瘪、花粉活力降低,受害的程度随温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加剧。当气温超过38℃时,雄穗不能开花,散粉受阻。高温还影响玉米雌穗的发育,致使雌穗各部位分化异常,延缓雌穗吐丝,造成雌雄不协调、授粉结实不良、灌浆期籽粒败育、瘦瘪,甚至到后期败育粒发展成为穗腐。
今年的高温热害对各时期大田玉米的影响:
今年7月份以来大部分夏玉米产区出现了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且部分区域持续无有效降雨,部分区域出现了高温极值,最高气温已突破40℃。7月~ 8月,夏玉米大多处于大喇叭口至灌浆期,乳熟期间,这种持续的高温干旱对正常生长影响很大,据笔者调查田间各时期玉米出现了以下异常情况: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的夏玉米,当持续时间长的极端高温干旱气候到来时,大部分处于抽雄散粉至鼓粒发泡的时期,此时高温主要影响正常授粉以及授粉后籽粒正常灌浆,田间主要表现为果穗花粒,灌浆期籽粒败育等情况。因今年高温范围的扩大,花粒的受灾范围比去年更大,除了花粒还出现了籽粒败育情况,因地块,田间管理,发育进程的不同,败育严重程度有差异。如果受高温干旱影响严重,败育籽粒灌浆会很快停止,呈水泡状,到后期败育粒可能会逐渐变质、霉烂,对总体产量,粮食品质和售卖影响很大。
6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的夏玉米,当极端的高温干旱气候到来时,大部分处于抽雄散粉时期,此时高温主要影响正常授粉以及授粉后籽粒灌浆,田间主要表现为整穗花粒或底部籽粒授粉不良等情况(上图),和去年花粒的受灾情况相似。因地块,管理,发育进程的不同,花粒程度略有差异。
6月中旬至下旬播种的夏玉米,生育进程偏晚,当极端的高温干旱气候到来时,大部分处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此时高温影响的主要是孕穗期果穗的正常分化,使雌穗果穗各部分生长分化不同步,不谐调。后期的田间主要表现为玉米短苞叶、长箭叶、畸形穗、甚至空秆(上图)。如何减轻高温热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关注中长期天气预报,并结合品种的生育期,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使玉米抽雄授粉期避开 35℃以上的高温期。同时降低密度,可促进个体健壮发育和减轻高温热害。
高温往往伴随干旱,及时灌溉,改善土壤墒情,可防止“卡脖旱”的发生,促进玉米正常结实。高温期间提前灌水,可直接降低田间温度。同时,灌水后玉米植株获得充足的水分,提高小气候的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玉米结实。
可尝试采用不同熟期(花期差异在3天左右)的品种进行搭配种植。如采取1∶1间作播种技术,通过品种组合延长整块田地的授粉时间来减少风险。
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提高玉米的抗性,减轻对玉米结实的影响。
寻求农业保险帮助。去年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农业厅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山东省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全省共有20个区县包含在大灾保险试点名单,去年山东省已经将高温热害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据山东省农业厅文件鲁农财字〔2018〕48号文件说明,“2018年大灾保险试点县,小麦、玉米种植大户保险的保费、保险金额继续执行鲁农种植字〔2017〕25号文件规定,保险期限、保险责任等保险条款执行今年修订的《山东省小麦种植保险条款(2018年修订版)》《山东省玉米种植保险条款(2018年修订版)》(鲁农财字〔201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