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注意!这种害虫今年偏重危害玉米、影响产量,不易被发现!怎么办?

新闻
阅读量: 17
17
新闻

玉米蓟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以成虫或若虫在玉米心叶内刺吸嫩叶汁液,破坏玉米生长点,往往使玉米叶片发黄失绿,重者使玉米心叶卷曲成“牛尾巴”状畸形生长节间缩短,就是种植户常说的“玉米拧芯”,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0102.jpg

其体型小,活动为害部位隐蔽,不易被发现,容易错过防治适期,造成玉米田为害加重。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造成芯叶腐烂:

1560301429470055478

近期各地调查,玉米田蓟马虫源基数明显偏高。 威海虫田率 100%,百株虫量 1000-5000 头,最高单株 85 头;泰安岱岳区平均被害株率34%,最高 78%。

菏泽被害株率 20-50%;滨州平均被害株率 10.5%,最高 48%。据国家气象中心监测和预报,6月山东降水较常年偏少2~5 成,未来20 天,华北大部、黄淮北部累积雨量仅有15~20 毫米,黄淮南部气温偏高 1~2℃,高温和少雨天气极有利于蓟马的发生危害。

预计今年蓟马在玉米田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为控制玉米蓟马发生为害,确保玉米苗全苗壮,各地应密切关注玉米田蓟马发生动态,及时科学组织防治。

0106.jpg

一、农业措施:

1、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减少虫源。

2、结合田间间苗、定苗时,拔除有虫苗,并带出田外销毁, 可减少蓟马蔓延为害。

3、对于心叶扭曲的玉米苗,可用锥子从鞭状叶基部扎入,从中间豁开,让心叶恢复正常生长。

4、玉米种植后避免干旱,及时浇水,促玉米苗早发快长。

二、药剂防治:

由于近几年蓟马发严重发生,对常规药剂吡虫啉、啶虫脒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抗性,造成防效低下。

经过大量试验表明: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蚜酮以及乙基多杀菌素对蓟马抗性较小,可获得相对较高防效。同时可以兼治灰飞虱、蚜虫等害虫。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习性,尽量在早晨或傍晚防治。或者是在玉米3-4叶期,使用倍久20ml/亩,兑水30斤,可以高效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蓟马等害虫。倍久可同玉米苗后除草剂混用,除草杀虫,省工省心。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