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高温的夏天,地温如何变化?
答:在炎热夏季气温高、光照强,在 晴天的中午,柏油路面热得烫人,那么,在种植作物的土壤中,从早到晚10厘米地温是怎样变化的呢?笔者选择6月份的一个晴天,针对气温(距离地面1.5米 高),露地、覆盖白色地膜、覆盖双色地膜(膜下面为黑色,上面是银灰色)的10厘米深地温,在早晨5点、930、1130、1330、15点、18点、 21点进行了实际调查,观察一天中温度的变化。气温在早晨5点是25℃,到930是30℃,1130是35℃,15点升高到39℃,到18点降到 31℃,21点是27℃;露地10厘米地温在一天的温度变化是25℃、27℃、35℃、36℃、37℃、33℃、31℃;覆盖白色地膜的地温分别是 29℃、32℃、38℃、41℃、41℃、36℃;覆盖双色膜较白色地膜在白天降低3℃~5℃,在早晨测量与白地膜差别不大,与不盖膜对照高3.5℃。覆 盖双色膜后,地温在一天中的温差相对稳定,温差只有7.5℃,白膜与露地温差有12℃,气温在一天中相差14℃。双色膜较白色地膜最高温度时低5℃,到晚 上21点时覆盖双色膜的已降到了33℃,而覆盖白色地膜的地温还在36℃。覆盖双色膜较没有覆盖地膜的露地在中午10cm地温,最高温度时还低1℃。实践 证明双色地膜在春夏季蔬菜生产中,银灰色有趋避蚜虫、白粉虱的效果,覆盖地面对作物的根系生长创造了相对适宜的温度环境,减少了水分蒸发,同时抑制了杂草 的生长。
二、在炎热夏天,什么时间浇水为好?
答:通过上边的试验调查,在一天中气温和10厘米地温的变化,从早晨的25℃到中午 1130点就上升了10℃,15点温度升到最高,至傍晚18点温度几乎没有变化,到了晚上21点双色膜和白色地膜温度还在33℃和36℃。所以在炎热的夏 季,特别是晴天浇水时间最好是在早晨,地温基本降到了一天中最低,与井水的温差相对小一些,有利于作物根系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并且避免了下午或晚上浇 水,地温与井水温度过大带来的不良影响。实践证明无论是春、夏、秋、冬浇水还是早晨为好。在炎热的夏天水分蒸发快,要小水勤浇,3~5天/次,可采取隔 行、或隔垄浇,地的下头不要积水,预防中午高温蒸苗现象,引起伤根死棵。
三、露地蔬菜怎样减少干热风的危害?
答:露地蔬菜在栽培 上要采取高架作物与低矮作物间作,使高架作物形成防风带。或在早春栽培中的防风障 (围障)不要拆除,对减缓或减轻大风的影响有一定的效果。其次是合理灌水,露地蔬菜在灌水时要在早晨浇灌井水,不要大水漫灌。第三对起垄栽培的作物最好是 在沟内铺秸秆(麦秸或玉米秸、杂草等),减少地面的裸露,降低地温,保护根系。第四进行叶面喷肥,选无风的早晨或傍晚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作物磷钾含量, 增强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对于豆类作物可喷施硼、锌肥,提高结夹率,8~10天/次。对茄果类作物可喷施萘乙酸或氯化钙,可减少病毒病、脐腐病。也可喷施 0.3%~0.5%食醋加白糖(或葡萄糖)与防虫农药混用,7~10天/次,对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减轻高温及干热风的影响有良好的效果。第五喷施植物生 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或诱抗素–福施壮、保民丰。在防治病害的同时可加入生长调节剂,对提高药效,平衡作物生长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