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搞养殖 野鸡“啄”开致富门

养殖
阅读量: 1
1
养殖

informat_1535078229474

每天早晨,黄新平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登录微信监控平台,查看鸡场里野鸡的情况。他说,野鸡就像自己的爱人一样,每天不看个几遍,心里就不踏实。

今年38岁的黄新平,是安化县龙塘乡封家村的一名普通80后农民。在外闯荡多年的他,怀着对家乡的强烈眷恋,毅然决定返乡创业,经过不断探索,走上了发展生态种养的致富路。

返乡走上创业路

黄新平出生于1980年。1999年至2000年就读于安化技校。中专毕业后,他就独自在外打拼,先后在深圳做过OTC药品代理,在长沙承包过工地项目,日子过得也算红火。2016年回乡过年,黄新平看到儿时长满庄稼的田土大多因村民外出务工而荒废,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想,家乡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如果将抛荒的土地利用起来,发展特色农业,一定大有前途。”于是,他放弃了大城市不菲的收入,返乡创业。

回乡经过一番考察后,黄新平决定在自家山后空地里试养野鸡。查资料、筹资金、建鸡场,他开始忙活开来。2017年初,他分两批买回1800只野鸡苗,开始规模化养殖。5个月后,野鸡开始出栏。他爱人在家帮忙照看鸡场,他负责对外销售,野鸡40元一斤,第一批出栏后便迅速销售一空,当年光纯收入就有10万多元。

创新模式促增收

在尝到甜头后,黄新平开始不断扩大养殖基地,野鸡养殖场的面积扩大到了5亩。同时,为规避单一养殖风险,黄新平也开始寻求多种经营。他把眼光放到养鱼、养猪和特色养殖上,修建5个鱼塘养了8000多尾鱼,新建猪圈养了40头黑猪。此外,还流转了300亩土地,种上本地品种的刀豆、辣椒、紫苏、扁豆等蔬菜及蜂糖李、猕猴桃、乌梅、柚子、西瓜、香瓜等水果。

眼看基地形成规模,黄新平注册成立了六篆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群众致富。合作社创新模式,把“互联网+”融入农业生产当中,采用“合作社+互联网”的模式,在基地各处安装了摄像头20多台,实现了WIFI信号全覆盖,将基地的环境、种养品种、饲养过程全都放到网上直播,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查看作物和牲畜生长情况,确保全程绿色无公害。基地还可以“认种”做“地主”——基地内划出部分土地,让客户出资认种合作社的小块土地,由认种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种植作物,自主打理,或委托当地农民代管,地上生长出来的所有作物归认种人所有。这种经营方式受到追捧。目前,已有40名客户认种私家地,周末或节假日,客户还会来基地体验“农家乐”。

在谋取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黄新平也积极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吸纳了10户周边农户入股,其中3户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务工的工资或小额信贷入股。每年每户的分红加上在合作社务工的工资可达1万多元。此外,合作社还有50多个工作岗位优先提供给村里的贫困户,帮助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野鸡蔬果双丰收

如今,黄新平的养殖场里放养的1000多只野鸡即将长成,全年预计可带来30万元收入。40头采用生态循环方式养殖的黑猪,还未出栏,就已经被长沙的客户订购。本地品种的西瓜、香瓜也已经陆续开始上市,预计今年夏天,仅水果一项就可以增收10余万元。地里种下的各类本地蔬菜长势更是喜人,全年蔬菜销售将带来20多万元收入。野鸡蔬果双丰收,让黄新平眼角流露出喜悦的笑容。

合作社的经营逐步走上了正轨,但黄新平心中还蕴藏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在地方政府的撮合下,他与湖南食掌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下一步,他准备创办一家蔬菜粗加工厂,给“食掌柜”批量供应本地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并着手打造一个集种、养、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到时候,希望带动更多在外拼搏的村民回乡发展农业,也欢迎各地朋友来此观光游玩。”对于未来,黄新平充满了憧憬。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