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特别是其中的砂糖桔,以其高产、优质等品种特性,广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了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所以广受种植户追捧种植。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很多果农却是掉进了3个陷阱,已经掉进去的,要么亏本,要么退出行业。对照一下,你是否掉进了这样的陷阱?
唯规模论
很多果农往往都会掉进唯规模论的陷阱,觉得只有上规模才能赚到钱,所以在种植时,动辄种植几十亩甚至上百亩,有些则是每年都在扩种。就好比我们以前的农村朋友,拼命生育孩子,而城里人则是生育一到二个,将有限的资源倾斜到一二个孩子身上,实行精养。而我们农村朋友实行的却是放羊式养育,所以从文化程度上来说,总是比不上城里人。
种植柑橘也不例外,在自身财力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适度种植,将有限的财力和精力集中到一片果园中,在提高单产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柑橘的品质,胜过将有限的资源薄薄的分摊到每一株果树上。盲目不顾实际的扩大规模,平均收益只能是大打折扣,甚至会亏本。一些盲目上规模的果农,由于资金链紧张,中途不得不转让部分果园出去,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唯新品种论
如今由于一些老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有供过于求的趋势,所以一些果农开始寻求种植新品种,以为新品种就一定能够赚钱。当然,种植新品种或许能够赚钱,但这要看情况,倘若你是率先种植这些新品种,抢占市场先机,率先满足消费者的尝新心理,你或许能够赚到钱。
但如果其他地方已经有不少人在种植,你却不顾实际盲目引进种植,有可能会面临赚不到钱甚至亏本的可能。因为:新品种未必适合你当地种植,同时农产品都有种植优势区,你当地或许能种植,但品质往往会大打折扣,长远来说始终竞争不过优势区。
谈黄色变
黄化是困扰整个柑橘行业的顽疾,特别是其中的黄龙病,因为黄龙病目前还是无法治愈。导致很多果农谈黄色变的原因,是因为普通的生理性黄化与黄龙病的早期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用肉眼来判断,往往很难确诊。所以,很多果农就用黄龙病的特有症状来判断,比如果树出现不能成熟的红鼻子果,就判断为柑橘黄龙病。不过当出现红鼻子果时,已经是黄龙病的晚期症状,前期的投入往往就是白白浪费了,更为可怕的是,晚期才发现,病毒有可能已经扩散至全园。
所以,很多果农在防控柑橘黄龙病时,往往会陷入这么一种陷阱:见黄就砍!见黄就砍,有可能是误砍健康树;当出现红鼻子果时才砍,又是为时已晚,因为这时病毒极有可能已经扩散至全园,只不过其他果树还没出现晚期症状。所以,确诊柑橘黄龙病,将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防控黄龙病至关重要,而且可以避免无谓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