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发改委四措并举,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

鹤壁
阅读量: 8,883
文章来源: 河南科技报
8,883
鹤壁

2017年底,淇县易地扶贫搬迁823户2464人入住安置点雨露社区,提前三年完成了“十三五”搬迁任务。近年来,淇县主要任务是持续开展完善配套服务、健全社区管理、推进产业扶持等后续发展工作,确保撤迁群众稳定脱贫。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围绕群众生活抓配套。安置点雨露社区原为富士康公租房小区,2016年由县政府回购该小区16栋1468套房屋作为全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在实现水、电、气、暖、讯“五通”和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社区绿化、环境洁化、容貌美化“五化”的同时,配套建设了265平方的公共服务大厅、175平方的警务室、322平方的文体中心、132平方的卫生室、453平方的社区超市、113平方的电商中心、1090平方的新亚扶贫车间、可容纳300人的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安排搬迁群众子女入学,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到杨子河小学就读,小学六年级及初中学生到高村镇第二初级中学就读,所有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按照国家资助政策享有相应就学阶段资助。雨露社区及其配套设施较好满足了搬迁群众的生活需求,实现了搬得出和稳得住。

二、强化社区治理抓服务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成立雨露社区党总支,党总支下设六个党支部(北阳支部、灵山支部、庙口支部、黄洞支部、物业支部、新亚工厂支部)和五个党小组(警务室党小组、卫生室党小组、电商服务站党小组、教育党小组、服务大厅党小组)。成立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下辖15个居民小组,让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充分提升搬迁群众的归属感。二是强化社区管理。制定了社区管理办法,县财政出资招聘了物业管理公司,设立了计生、党建、就业、劳保、政策咨询、费用代缴等6个窗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功能“全覆盖”。成立雨露社区综治监控中心,动态监控辖区治安状况。目前,社区治安秩序良好,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建成社区文体活动中心,购置图书、书桌、座椅建设社区阅览室;购置乒乓球台、台球桌、臂力训练器、动感单车等现代化健身器材,方便群众体育锻炼。组建了社区鼓乐队、广场舞队,组织开展了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印制了社区居住须知和管理办法,不断加强电梯、天燃气、暖气等生活常识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安全意识、文明意识。

三、预防返贫致贫抓落实。是落产业扶贫政策。建成并投用13个村级小型光伏扶贫电站,持续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562户。县财政投入420万元,建设冷库项目,建成后社区将实现创收,增加群众收入。二是落实公益岗位政策。社区内物业公司专门设置保洁、保安、绿化等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搬迁群众,每年安置贫困群众30余人。社区物业管理费、社区建设、公益人员工资等费用发放,均由县政府及乡镇政府财政承担。三是落实技能培训政策。县人社局积极组织搬迁群众在淇县五一职业培训学校、淇县豫工职业培训学校、淇县宏光欧丽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培训学习焊工、维修工、美容师等技能。经调查,有培训愿望、符合培训条件的81名劳动力全部参加了培训。四是落实驻村帮扶政策。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对易地搬迁村新纳入的16户44人监测对象明确了监测联系人,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帮扶计划,建立了政策帮扶台账,目前已为8人落实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为5人安置了公益性岗位,为2人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五是落实以工代赈政策。实施中国扶贫基金会·河南灾区重振家园行动-灾后以工代赈家园清理项目,共批复我县黄洞乡、西岗镇、北阳镇、朝歌街道和灵山街道54个村,其中涉及易地搬迁村13个,每村10万元直接到乡(镇、街道)账户。组织灵山街道、桥盟街道、黄洞乡、北阳镇等上报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四、聚焦后续扶持抓创收。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创收我县17个搬迁村中,有6个村是国家和省级传统古村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如灵山办凉水泉村,由中旅集团整体租赁该村房屋和土地,开发高端旅游度假村,户均增收1.1万元外,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3万元。二是通过搬迁户“三块地”盘活创收成立了县级后续发展公司,对搬迁群众原有土地、林地等资产化运作,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如庙口镇小岩沟村以每年每亩300元的价格,整体流转给泰瑞牧业公司668亩。三通过卫星工厂就业创收依托新亚服装采取“总部+卫星工厂”模式,在社区建设卫星工厂,优先安置18—50岁的贫困家庭妇女就近就业,实行“保底+计件”的标准,每天工作7小时,月工资约3000元,每年吸引贫困家庭妇女就业60余人;现已由县财政投入511万元,回购卫星工厂产权归高村镇所有。四是通过邻近企业就业创收。雨露社区位于省级鹤淇产业集聚区内,周边有富士康、中维化纤、链多多食品、新纯服装等十多家大中型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目前搬迁群众以非农业生产为主,据统计,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1166名劳动力已全部实现了就业。

下一步,淇县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查漏补缺、优化提升,全力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