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唐庄中学课改项目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与小老师培养

南阳
阅读量: 8,857
文章来源: 河南科技报
8,857
南阳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约翰斯兄弟

小组合作是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主要抓手之一。为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真正让学生高效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唐庄中学经过不断探索实践,确立了小组合作学习与小老师培养的课改教研项目。

一、探索与实践

我们学校通过不断地实践,初见成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已逐渐从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创造了“生本”下的双赢局面。组内分组,做到责任角色精细化,合理分组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最初分组时,我们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情商、品质、表达能力,甚至人际交流能力、个人意愿等,严格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们按照成绩分组,这样分组,可能会被认为是对学生区别对待,把优生分在一起,把中等生分在一起,把差生分在一起,那不只能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吗,课堂怎么讨论?其实我们原来也是按照学生成绩平均分配在每个学习小组,每组都有ABCD四类学生。可是实践下来,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如分小组回答问题总是少数A类学生霸占课堂,其他学生很少参与,小组讨论轰轰烈烈,但并不深入,还有部分学生故意捣乱、说闲话,小组长对着成绩最差的组员讲解,浪费了时间,效果并不理想……

经过不断调研,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即我校优质生源匮乏、差生过多、学生成绩差距大,只有分层分组,才能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要求,进而最终实现分层提升的目标。

一、学习小组的构建

1.分层分组法。即根据成绩,把班级学生分为A、B、C三层,针对A、B、C三层再进行分组。一般A层每组4人,共分6个小组,B层每组4人,也是6个小组,C层3—5组,每组4人。

2.座位调整。中间前六位六个A组,两边各3个B组,最后两排为3个C组。

3.组内结构及人员分工。首先,三个层次的每个学习小组都是平行关系,也是竞争关系。小组长由老师任命,组员1号、2号、3号。小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检查组内成员的过关情况。组内成员语、数、英、物各有一个优势学科学生,以便每个学科小组内均有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也便于组与组之间的评比。小组长由老师进行培训。其次,分工进一步明确,责任到人。每个小组成员都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长、总结员和汇报人等,并且将课堂纪律监督、卫生监督、学习监督任务也责任到人。一定时间后,可以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二、学习小组的使用与评比

1.小组使用—分层学习,互动讲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通过指导学习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小组建设上,我们没有照搬其他学校成功的方法,而是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样,在学习小组使用上,我们也进行了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发现,无论怎样精心组织,一节课下来,总是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学会,大多数学生总是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懂,久而久之,就会让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根据这一情况,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先教会一部分学生,再让这部分学生去教会其他学生的方法,我们把这个方法叫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首先,接受能力较强的A组6个小组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讲解下,通过合作学习,组内互讲,常常能够率先完成老师布置的的学习任务。当然也不可能一下子都学会,但每个小组内总有率先学会的学生,通过他们的互动讲解,本组成员常常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建立A组学生与B组学生的互动机制。即每个A组分包一个B组,或称A组的附属组。A组任务完成后,组长可派完成任务较好的组员到B组指导,B组组长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也可以到A组去请教,然后再到本组进行讲解。这样,B组成员就会在A组的带动下,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对A组的评价,附属B组的成绩也会做一定的参考。

第三,C组学生由老师亲自负责,在其它小组讨论、互动讲解时,老师会为C组的学生单独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讲后让听懂的组员再去教本组组员。这样进行生生互讲,最后达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第四,小组之间开展竞赛。通过组长PK、组员PK、师傅PK、徒弟PK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构建小组学习评价机制。

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是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即A组六个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比,B组六个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课堂表现,讨论是否热烈,发言是否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等,其次是周测、月考、中考成绩,根据组内成员优秀、及格、平均分、及过差生进行评分;三是将附属组的成绩以折分的形式计入A组各个学习小组的成绩中。班级每周每个层次评选出两个明星组进行表彰。学校期中、期末对班级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彰。

二是建立小组滚动进机制。小组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月考、中考等大型考试结束,C级成绩好的进入B级,B级学习好的进入A级,同样A级成绩下降的进入B级,依次类推,鼓励学生努力晋级。另外小组三次位居同等级末位的进行解散,从其他小组选拔有能力、进步大的学生重新组合。用这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胜欲望,激发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从而促进分层提升的目标。

3.评价激励,实现多元捆绑公平化

评价激励能够催生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是评价多元化。积极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多思善问、质疑争论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班级中逐步实行了“小组合作日评价表”、“小组合作组内日记录表”、“小组合作每周一评报告单”、“小组每周自评报告单”、“小组合作每月一评报告单”制度,制定了周激励制度、月激励制度,通过宣传奖励、评选“小组合作优秀组长”及“小组合作优秀组员”等活动,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进而创建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使合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是评价捆绑化。在评价问题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不宜过度突出个人表现,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衰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无论课堂发言(可以采取小组发言人发言、老师指定发言、抢答的方式),还是当堂检测、课后作业、单元检测、课堂纪律等都进行小组捆绑评价。为使本组获胜,组内同学全力以赴,团结协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小老师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中,小老师是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的灵魂,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小组和班级的学习质量。因此,小老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

1.确定培养对象

我们学校从每次评选的优秀组长中选拔一些培养对象,考察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责任意识能力、管理能力和反馈能力,再综合考评,确定培养对象。

2.耐心培养

对于确定好的培养对象,我们利用课间时间进行耐心地指导。首先,课堂展示时,要让每个小老师勤于主动学习,敢于大胆交流。无论课内课外,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孩子当小老师的潜力,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担当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学”与“教”,及时做出评价,或鼓励或指导。其次,利用小老师的荣誉激励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孩子们勇敢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在班级里营造一种以争当小老师为荣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与小老师的讲课让课堂灵动起来了,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人人有事做,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教师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加。但要使小组合作发挥更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我们更深一层地探讨、尝试和研究。(社旗县唐庄中学   张龙雨)

(河南科技报社新三农新闻客户端南阳新闻热线:13333650257;邮箱hnkjbs666@163.com)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