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光山县白雀园镇紧紧围绕开展“六清”、治理“六乱”、实现“四起来”的工作目标,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一、集中行动,攻坚克难大会战
一是靠前指挥,专班推进。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集中半个月时间,分东、西两个纵队率先在人居环境整治任务重、问题多的双轮街区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后的双轮街区一改往日杂乱无章的街道秩序,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为全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样板支撑。
二是片区联动,集中推进。确定政府所在地为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将集镇区划分为6个片区,确立了以人居环境整治小组人员为骨干,有关职能部门、村(居)干部为辅助的机构人员体系,量化整治内容和标准,集中推进整治。
三是因村施策,有序推进。全镇34个村(居)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统筹推进”的原则,均选择1—2个条件相对较好的自然湾作为整治工作推进示范点,因地制宜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二、创新载体,全民动员齐参与
一是探索开展“昼夜动员”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将群众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白天组织干群集中清理人居环境,夜晚组织党员队长、乡贤、成功人士等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和诉求,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首创设置“风景线”“曝光台”专栏,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发挥白雀园网络平台受众多、影响面广的优势,在镇电视台设置“风景线”“曝光台”专栏,将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发现好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在“风景线”栏目适时宣传报到,对不和谐的人和事在“曝光台”予以曝光,起到宣传一起提升一片的效果。
三、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求实效
一是变废为宝。全面清理镇区无人管理垃圾场、废弃地,因势利导改造为临时停车场7处,清理环境卫生的同时解决了群众停车需求。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62处。尤其是杨寨村在整治过程中,不盲目大拆大建,通过科学规划、集约利用方式,将原有废弃驾校场地重新布局建设为乡村“小游园”,在今年3月份的全县人居环境观摩中受到观摩团一致好评。
二是就地取材。充分挖掘本地环境资源,在亮点打造和国土绿化中,大量使用白露河道鹅卵石和山区竹木、杉树等,实现最小投入发挥最大效益。在农村整治过程中,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通过“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
四、健全机制,治管结合图长远
一是片区划分,网格管理。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网格化推进。成立了镇主要领导任一级网格长、班子成员任二级网格长、责任组长任三级网格长的网格推进制度,全镇卫生区域共分成39块网格,每个网格设立一名干部作为网格员,负责本网格责任路段、重点区域的综合整治,有效解决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管和实时保洁问题。
二是定期观摩,奖优罚劣。制定《白雀园镇人居环境“逐组清零”工作方案》,分阶段统筹推进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各村结合阶段整治成果,自荐1-2个观摩点,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镇村干部分两组开展“逐村观摩、逐组清零”行动,对行动积极、整治成效明显的村予以资金支持和项目倾斜,对行动缓慢,效果不佳的村进行全镇通报并取消评先资格。目前,全镇已开展逐村观摩5场,验收通过村民组523个。
三是巡查督导,严防反弹。由人居环境办牵头,联合镇纪委对镇区6大片区和34个村(居)人居环境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重点关注集镇秩序管理、卫生清洁和“六清六乱”治理情况,并形成全镇人居环境日报告和督查工作动态,实现以督查促落实、防反弹。(白雀园镇 刘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