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尤其是春节期间,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天气、假期、欢聚等原因,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也是骨折的高发季节,老年人的骨折常因摔倒而引起。
人到了老年,尤其是70岁以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年性骨质疏松,骨骼的刚度和强度都会下降,材质由致密变成稀疏,就像树木变成了干柴,自然不再结实,稍受外力,就容易折了。
另外,老年人因为平时活动量小,肌肉力量差,腿脚不灵便,身体平衡能力也差,加上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有突发脑卒中、晕厥的可能,所以,相比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在生活中摔伤就十分常见。
老年人摔伤后如何有效采取措施,郑州市骨科医院下肢骨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李兴华给我们详细解读。
预防为主“小心翼翼”过日子
平日里,老年人应该主动了解一些医学常识,接受自己骨头变“糟”的现实,意识到自己经不起摔,容易骨折。平时量力而行,适度活动,并且长期服用药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要小心翼翼,把避免跌倒、避免骨折作为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时刻绷着这根弦。真的发生摔倒时,应尽力做出保护性动作,用手撑地,尽量避免髋部受伤。丢卒保车的做法是明智的。宁可使手腕骨折,也不让髋部骨折。
另外,体质差的老年人,尤其是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平时生活中还是应该有人悉心陪伴、照料,注意室内环境,预防跌倒。
摔伤后要“小题大做”
摔伤以后,要“小题大做”,去医院拍X光片,以便排除骨折。同时接受骨科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除非患者体质太差,或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否则,髋部骨折一般都应早期手术治疗,做骨折内固定或髋关节置换手术。腰椎压缩性骨折,如果塌陷明显,也建议在局部麻醉下接受腰椎内骨水泥注入手术。腕部骨折,采取骨折手法复位加外固定,通常就能获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