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当心炎症性肠病

健康
阅读量: 1
1
健康

informat_1511233694208

前不久,郑州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小李向本报健康帮帮忙咨询:大便带脓血2年,一开始没太在意,随后腹部疼痛难忍并出现腹泻现象,吃止泻药也不行,是怎么回事?

4月21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郑大二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冯百岁教授。

“小李的病情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也许是比较少见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冯百岁教授介绍,该病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是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发作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

冯百岁教授提醒读者,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类病因不清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被炎症性肠病“盯上”后的麻烦不止是“闹肚子”。不少都发生于十几岁的青少年,由于该病累及全消化道,严重影响患者营养吸收,对于青少年来说容易导致营养不良,阻碍生长发育。而溃疡性结肠炎发病8~10年就有癌变风险。

“早期干预、规范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强调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给予高营养少渣饮食,避免劳累和紧张。”冯百岁教授告诉记者,炎症性结肠炎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中应该以柔软、易消化、有营养为原则,慎重食用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的食物,如玉米、干果、甘薯、芋头、咖啡等;慎重食用易引起肠道过敏的食物,如虾、蟹等,忌食生冷、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少喝碳酸饮料。另外,患者应少食多餐,以减少肠道负担。

冯百岁教授指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主要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当出现肠梗阻、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肠道癌变等并发症时,才需要外科治疗。

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尽早治疗,炎症性肠病可能发展成肠道狭窄、穿孔,直至需要进行大肠手术。如果通过有效治疗把疾病控制住,患者可以拥有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