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烂头 找准原因再用药

种植
阅读量: 1
1
种植

informat_1521534507718

黄瓜长到1.5米高时,经常出现烂头现象,让很多菜农头疼不已。有些菜农提前喷药预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有菜农为此付出了代价。近日,一菜农反映,为了防治黄瓜烂头,他连续喷施了两次氟硅唑,结果出现了药害。

氟硅唑是唑类药剂中药效最好的,但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大,且残效期长,容易产生累积毒性。冬季棚内温度低,植株长势相对较弱,连续喷施氟硅唑,出现药害就不可避免。那么,防治黄瓜烂头就要喷施氟硅唑吗?答案是否定的。

导致黄瓜烂头的原因较多,缺钙、细菌性缘枯病、黑星病都能导致黄瓜烂头。如果棚内大面积出现黄瓜烂头现象,发病叶片只是单纯的白色干边,则可能是缺钙导致的。钙元素在植株体内不易传导,二次利用率很低,所以缺钙首先从新叶表现出来。

黑星病的症状与缺钙的症状有明显区别。黑星病对植株茎、叶、瓜条及生长点都可造成危害,幼叶感病时病斑常呈星状开裂,茎感病时,病斑呈圆形或梭形,淡黄褐色,稍凹陷,有胶状物溢出;幼瓜感病,刚发生时为褪绿小斑点,并溢出透明胶状物,不久变成黄褐色。

如果出现阴天头顶烂、晴天就干的症状,那么很可能是细菌性缘枯病造成的,其发病症状为,初期在叶缘小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点,然后扩大成为淡黄褐色不规则形坏死斑,相互连接成近V字形坏死大斑,由叶缘向叶中央发展,病斑周围常具有黄绿色晕圈。

氟硅唑在防治黑星病导致的黄瓜烂头时有效,但安全系数较低,易引发药害,菜农施用应谨慎。针对黄瓜生长前期易烂头的情况,建议菜农在黄瓜植株高1米左右时,提前喷施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混噻菌铜600倍液,同时加入含硼、钙的叶面肥,以预防为主。发病后要根据发病症状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