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记者从农业部获悉,2017年粮改饲试点地区已收贮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1257万亩,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1000万亩的任务目标。政策实施3年来,农业部把粮改饲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探索创新实施方式,推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从2015年的3亿元增加到今年的20亿元,试点范围从30个县扩大到455个,实施面积从150万亩增加到1000万亩以上,确保这项惠农惠牧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地方农业部门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按照以养定种,为养而种,以养改种的思路,遵循市场机制大力推广籽粒玉米改种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探索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实践证明,粮改饲顺应了农牧业发展新形势,有力拉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加快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实现了种养双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立草兴牧、农牧互补、草畜联动、循环发展、农民增收”的生态畜牧业新路已经明朗。
河南:全株玉米青贮好处多
9月24日,豫南泌阳县下起了蒙蒙细雨,泌阳县恒兴农民种植合作社内,社员们正在抓紧将粉碎好的青贮玉米用打捆机进行压实打捆,机器轰鸣,打好捆的玉米通过裹包机用拉伸膜顺利包裹,整个过程社员们操作着十分娴熟。
按照农业部粮改饲工作实施方案,今年河南省粮改饲任务面积80万亩、全株青贮240万吨,中央下达河南粮改饲项目资金1.6亿元,恒兴合作社正是享受粮改饲试点项目补贴的企业之一。“全株青贮玉米种植好处极多,一是施用牛粪制成的有机肥,每亩比施用化肥节省100元;二是秸秆过腹还田、变废为宝,既解决了秸秆燃烧污染环境及养殖企业牛羊饲料来源问题,又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三是享受到粮改饲试点补贴增加了合作社和农户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种植积极性。”合作社理事长吕孝伟介绍。
为做好粮改饲工作,河南省在选择试点县上确定了四项基本标准,即:牛羊生产主产县,饲养量大,规模养殖场多;玉米种植大县,土地相对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作业;全株青贮基础好、就地转化能力强,年转化能力3.6万吨以上、单场转化能力2万吨以上;县政府积极性高、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强,配套有相应扶持政策。
“在各地自愿申报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全省确定荥阳市、中牟县、邓州市等43个县为粮改饲项目实施县,分解全株青贮种植面积91.4万亩、全株青贮275万吨。”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长方旭介绍。
作为大型全株青贮玉米种植、加工、销售主体,恒兴合作社流转土地6700多亩,共辐射带动农户种植全株玉米1.7万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养殖企业”和“订单农业”的运作方式以及“合作社-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模式,实行全株玉米收获粉碎后,统一装入青贮池和裹包青贮两种形式。“裹包青贮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全株玉米的营养成分,延长全株青贮饲料的存放期,解决了长距离运输问题,改变了青贮饲料只能在当地销售的局面。”吕孝伟介绍,探索青贮裹包生产模式后,产品除为本县养殖场提供优质全株青贮玉米,还远销贵州、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为推动粮改饲试点项目,河南省畜牧局积极组织各试点县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交流,以促进粮改饲工作的开展。“邓州市对符合条件的青贮运输车辆发放通行证,新野县利用手机建立全株青贮技术服务微信群,祥符区积极开展与银行对接帮助养殖场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泌阳县开展订单服务和中介组织服务模式等典型经验。”河南省畜牧局畜牧处处长高永革介绍。
在促进2017年粮改饲项目融资工作上,河南省畜牧业投资担保公司积极与43个试点县畜牧局对接,参与项目融资服务,与金融机构对接,争取了邮政银行、国开行、农开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与项目试点县全株玉米收贮企业进行对接,开展项目考察和培训。“我们已筛选服务的收贮企业48家,支持收贮资金约4000万元,9月底前全部完成放款。”公司副总经理丰成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