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模式”开花结果 共带动贫困户15.4万户

新闻
阅读量: 0
0
新闻

informat_1511336518506

从11月17日结束的全国金融扶贫现场观摩会上获悉,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已在全省开花结果,全省贫困县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个体系”建设已全部完成,非贫困县的“四个体系”建设也已基本到位。截至10月底,全省扶贫小额信贷余额已达156.5亿元,共带动贫困户15.4万户,户获贷率为23.13%,较年初提高18个百分点,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日益显现。

  扶贫小额信贷是为贫困户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是金融扶贫实现精准“滴灌”的重要举措,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精准脱贫的重要支撑,深受广大贫困群众欢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普遍遇到了政策落地难问题。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扶贫小额信贷余额仅72.37亿元,户获贷率仅为10.29%。

  为有效破解扶贫小额信贷推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我省于今年3月启动实施了卢氏县金融扶贫试验区建设,探索并形成了以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个体系”为突出特点的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在得到基层政府、金融机构、贫困群众普遍认可的基础上,省政府今年7月开始在全省所有贫困县推广“卢氏模式”。我省先后召开“卢氏模式”现场观摩培训会和“卢氏模式”加压推进会,举办了驻村第一书记“卢氏模式”政策宣讲培训班,并在每个省辖市设立一个金融扶贫示范县,有力推动了“卢氏模式”的快速推广。

  目前,我省共建立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116个,乡金融扶贫服务站1610个,村金融扶贫服务部33580个,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金融扶贫服务网络。贫困群众通过信贷发展产业,激发了靠劳动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年初以来,通过小额信贷的扶持,全省贫困群众兴办或参与扶贫产业项目达到25509个,一大批贫困群众初步尝到了金融扶贫带来的甜头。

  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的推广,也促使农村社会风气得到提升。通过信用评价,广大群众以有信用为荣,以无信用为耻,争当信用户的意识空前增强。在许多开展小额信贷的农村出现了主动借钱归还逾期贷款,以争取评级授信的可喜现象。卢氏县已有257户农户为了争当信用户,主动偿还逾期贷款1100余万元。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