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根肿病防治 生物手段先行

种植
阅读量: 1
1
种植

informat_1521505735074

白菜根肿病防治 生物手段先行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白菜、油菜、甘蓝、芥菜、萝卜等种类,近年来,随着十字花科蔬菜栽培种类增加、面积扩大,商品种子和南北方蔬菜的相互交流调运,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土壤酸化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根肿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经成为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病害。据统计,我国根肿病常年危害面积3000万~5000万亩,占十字花科作物种植面积的1/3以上,平均产量损失达30%,严重田块直接产量损失80%以上。我省是白菜生产大省,如何解决白菜根肿病,成为众多菜农面临的首要问题。

奇特的致病菌

根肿病主要危害植物根部,形成形状及大小不一的肿瘤,后期易被杂菌侵入造成腐烂。根肿病发生初期,地上部症状不明显,因此常常被菜农忽视。随着受害根部逐渐膨大,病株叶片呈淡绿色,生长缓慢,基部叶片在晴天中午萎蔫,严重者整株枯死,这时发现已经晚了,难以有效防治。

根肿病的致病菌为芸薹根肿菌,是一类非常低等的生物,从名称可以看出,传统上是将其列入低等真菌。但其生长发育过程十分奇特,既有真菌的特性,又有原生动物的特性。根肿病的休眠孢子在条件适宜时,会萌发释放出一个具有一长一短2条鞭毛的游动孢子,完成短距离的移动传播,此阶段与卵菌习性类似。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鞭毛脱落而囊化形成休止孢子,休止孢子再萌发形成一根管状结构穿透寄主细胞壁,将原生质注入寄主细胞内,发育成原生质团,这个阶段又与原生动物类似。因此,芸薹根肿菌是处于真菌与原生动物之间的一类,其分类地位仍存在争议,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将芸薹根肿菌归到原生动物中。

芸薹根肿菌生长习性独特,菜农习惯施用的化学药剂对其防治效果大都不佳,使根肿病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菜农要注意白菜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根肿病危害,要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其继续扩展。

小投入大收益,抗病品种为首选

不管哪种病害,选择抗病品种都是最为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白菜根肿病抗性品种选育上,日本、韩国研究较早,水平较高,选育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抗根肿病品种。当前,我国市场上的抗根肿病白菜品种大多是从日本、韩国引进的,价格较高,一般每袋种子(10克)零售价格在30~50元,是普通白菜种子价格的10倍以上。近年来,国内抗根肿病白菜品种选育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如沈阳农业大学、云南农科院、青岛农科所等单位选育出了多个系列的抗性品种,且种子价格大大低于进口种子,在各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白菜根肿病的致病菌已经确定的有10多个生理小种,东北、华北等白菜产区主要为4号小种危害,也存在2、7、9、10号等生理小种,而当前的抗性品种大多只抗其中某个或某几个生理小种。随着抗性品种种植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根肿病病菌的生理小种也会出现相应变化,新的生理小种发展起来,会导致原抗病品种逐渐失去作用。因此,菜农在选择抗性品种的基础上,还要搭配其他措施如高温灭菌、生物菌剂处理等,才能使抗性品种应用时间更长,效果更好。

病菌既不耐热又不耐碱,夏季闷棚效果好

据研究,芸薹根肿菌既不耐热,又对碱性敏感,在北方偏碱性土壤、棚室栽培的地区防治难度相对较小。今年一些地方早春茬白菜根肿病已有发生,建议菜农利用夏季歇茬期进行高温闷棚处理,将土壤尤其是浅层土壤中的致病菌杀死,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从而减轻第二年根肿病发生程度。

当前,拱棚较少进行高温闷棚,因为其保温效果差,夏季歇茬期短,高温闷棚难以对休眠中的病原孢子和线虫全面杀伤。然而,对于白菜根肿病来说,在拱棚中进行高温闷棚,结合增施有机肥、石灰等改良土壤,完全可以将浅层土壤中的病原菌大量消灭,确保根肿病不再爆发。

具体方法:上茬白菜收获后,立即清理棚室,将病残体全部带到棚外深埋处理。选择连续晴朗高温天气,关闭拱棚通风口,覆盖地膜,闷棚5~7天,可将10厘米土层温度提高为48℃以上,杀灭浅层病原菌。此后,每亩施用熟石灰80~100公斤,粪肥、秸秆等有机肥3000~4000公斤,喷洒生物菌剂后立即深翻地、起垄、浇水,继续覆盖地膜高温处理7~10天,即可调节土壤pH值,杀灭土壤、粪肥中的病原菌、虫卵等。如此,只要夏季歇茬期在15天以上,就可以进行初步的高温闷棚,大大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为后续蔬菜生产打好基础。

早用生物菌剂,加强苗期管理

苗期是防治白菜根肿病的关键时期。

目前,拱棚白菜已普遍采用穴盘育苗移栽技术,多在3~4叶期进行定植。通过土壤处理、穴施生物菌剂等措施可以度过危害最重的时期。而秋茬露地白菜多为直接播种,在土壤中生长时间更长,根肿病防治难度也更大,建议有条件的地区也采用育苗移栽技术。

在育苗过程中,应提前处理种子,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并用氰霜唑、氟啶胺等药剂处理基质,避免白菜幼苗期感病。定植前,要做好土壤处理,减少土壤中致病菌数量。定植时,穴施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木霉菌等,可预防根肿病发生。若当地根肿病发生较为严重,为确保施用效果,可从缓苗水开始,连续冲施发酵好的生物菌肥,这对抑制芸薹根肿菌萌发浸染有一定效果。(岳冬爱)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