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种植效益不错,早春大白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近来有菜农反映早春大白菜出现先期抽薹现象,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早春大白菜为何会先期抽薹呢?
品种选择不当 目前早春大白菜以韩国、日本品种为主。在生产中许多菜农对早春大白菜品种认识不足,往往凭经验或跟风选择品种,有时会把夏季及秋季生长良好的品种拿到早春种植,结果因夏播品种抗热性强、抗寒性差而造成先期抽薹。秋季大白菜多属于晚熟品种,虽然抗抽薹能力较强,但由于生长发育期较长,生长后期往往处于春季温度高的时期,不能形成正常的叶球,使得大白菜包心不好。
播期不合理 有的菜农认为大白菜早播种就能早上市,早上市则卖价高,因而盲目提早播种。有的菜农一旦上年在立春节气播种成功,那么下一年就会提早到大寒时节播种,由于温度低,大白菜就会抽薹,给生产造成损失。
管理存在问题 有的菜农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忽视苗期的保温工作。大白菜是种子萌动的春化型蔬菜,也就是说大白菜种子开始萌动以后,在发芽期、幼苗期及莲座期受到一定天数的低温影响,都可完成春化过程。大白菜冬性较弱,通过春化的温度条件要求不严格,一般在2℃~10℃低温下10~15天就可以完成春化过程。一旦完成春化过程,在18℃~20℃高温下经过14小时的长日照可迅速抽薹开花,失去经济价值。一定要加强管理,防寒保温,使苗期温度在13℃以上,以免大白菜过早春化。其次,有的菜农错把秋季大白菜的管理经验用于早春种植,忽视了早春大白菜生长时间要比秋季大白菜短这一特点,定植后不及时施肥浇水,致使营养跟不上,生长不良,不能正常结球,也极易造成先期抽薹。
病虫害防治不力 有的菜农认为早春大白菜前期基本无病虫害,不需要防治,长时间不到地里去看,而一旦病虫害发生,往往,药剂可选用联苯菊酯(可兼治红蜘蛛)或毒死蜱等。苹果幼果期对药剂比较敏感,用药不当容易产生药害,要避免施用乳油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