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肝注意“三少三多”

健康
阅读量: 1
1
健康

informat_1516697064230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始发,人的肝气亦变得旺盛。若肝气不顺,与春季的生化之气不相合,就会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进而肝气上逆、气郁化火、肝阳偏亢,出现烦躁、易怒、眩晕、面赤,甚至中风昏厥等症状,这也是诸多肝脏疾病容易在春季加重和复发的原因。另一方面,春季人体机能生发,正是保持肝气升举、调畅体内气机的最佳时机,故春季最宜养肝。那么,春季如何养肝?简而言之,谨记“三少三多”。

少“壮火”多“少火”

中医的“火”是人体保持气血平衡的一种状态,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有“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的理论。通俗理解的话,“少火”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之火,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供给人体所必需;而超过人体生理需求的火便为“壮火”,属于病理之火,会消耗人体正气,导致疾病发生。

  按照中医“体阴而用阳”的道理,养肝一方面要适量选用温和补养之品,寓以“少火”之意,维护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另一方面,需注意少用助火之品,以免“壮火食气”,形成阴虚阳亢。“壮火食气”多见于嗜美食厚味、醇酒辛辣之人。因此,春季养肝提倡多食谷、菜、果等素食,用口味清淡的天然食品养肝滋阴。

  对于本身存在“壮火”情况的人,如有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头昏等表现,可适当清火,但要避免使用大寒之物,不妨试试清肝饮(夏枯草5克、薄荷3克、白菊花5克,用开水泡5分钟),既可以清肝明目,又可以疏肝解郁。

少酸多甘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肝与酸相应,脾与甘相应,肝气过旺会制约脾的功能,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因此,春季养肝应遵循少酸多甘的原则。

  少酸增甘不是单纯地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甜味食物。这里所说的“酸”和“甘”是从中医五行角度出发,凡是属收敛、固涩作用的食物皆归为酸味,如石榴、覆盆子等。具备补益、健脾、和缓作用的食物归为甘味,如山药、扁豆、核桃、菜花、莴笋、黑米、燕麦等。春季饮食宜多以健脾益气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枣、山药、扁豆、瘦肉、蜂蜜、姜、大麦、小麦等具备补益和缓功效的食物,搭配新鲜蔬菜以疏肝理气。

少怒多动

中医认为怒伤肝,发怒、生闷气都易使肝气郁结,导致气郁化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火”,可引发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中风、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扬的症状。

  运动是促进气血调和、疏肝降火、气机升降相得的好方法,大家一定要利用大好春光,多进行户外活动。周末踏青、郊游,观赏自然界的绿色植物,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实现怡情养肝的目的。

  另外,结合肝与春季的特性,晨起做有氧运动半小时、晚11时前入睡,也是利于保持良好情绪、颐养肝脏的好方法。

(李志杰)

分享到:

相关内容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