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用外用,后用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二、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有些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三、先用成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来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特效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据《老人报 》)
喝水常咳嗽要警惕脑梗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这些危险因素相互叠加时,就容易出现小动脉闭塞,诱发腔隙性脑梗塞。
专家提醒,如果经常喝水时被呛得咳嗽,而且久咳不止,就应该引起中老年人的注意了,这种咳嗽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塞的报警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腔隙性脑梗塞还可能出现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症状,如一侧口角流涎、咬舌头、精细动作差、做事丢三落四、情绪起伏不定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些早期信号,会延误治疗时机。
中老年人如果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或血管狭窄,可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类的抗血小板药物,以防血栓形成。